logo
产业兜底 脱贫不愁
——探访河南脱贫攻坚的“内乡实践”
放大 缩小

河南省内乡县位于豫西南,属秦巴片区特困县,全县原有97个贫困村、46216名贫困人口。近年来,内乡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93个贫困村摘帽,贫困村退出率达到95.8%;4018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9%降至0.95%。

内乡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内乡探索出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5+”扶贫模式。每户贫困户以政府提供的5000元帮扶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内乡县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同时贫困户获得当地农商银行的一定授信额度,而合作社则用贫困户的入股资金和贷款来建造高标准猪舍,然后由县政府引进上市公司牧原股份租赁合作社的猪舍,牧原股份每年向合作社支付贷款利息和每户贫困户的3200元分红。

通过“5+”扶贫模式,全县的贫困户都成为了合作社股东,得到了稳定收益;企业以少量费用租用合作社的猪舍,降低了财务压力;银行看到了稳定的回报,也更愿意把资金贷出来,贫困户、银行、企业三方实现共赢。而且不少贫困户到牧原公司务工,既是员工又是合作伙伴,贫困户真正和大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如今,内乡县“5+”扶贫模式已推广到全国30余个贫困县,带动数十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内乡县扶贫办副主任张中立介绍,除了“5+”模式每年给贫困户带来3200元收入外,光伏扶贫项目每年也能给贫困户带来3000元分红。这两项稳定收入,使贫困户稳定脱贫有了保障。此外,内乡还支持每个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共100万元入股牧原建筑公司作为优先股,每年收取10万元分红。有了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的公共事业发展也走上了轨道。

很多贫困户有脱贫致富的愿望,可大多缺乏技术和致富方法。内乡县探索出党员干部带、社会能人带、致富能手带,以及联学、联帮、联保、联争、联创的“三带五联”经验,并在全县推广,效果良好。

作为“三带五联”经验在七里坪乡后坪村形成的主要推动者,后坪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贵说:“精准扶贫初期,不少贫困户还存在扶贫就是领补助的旧观念,有的贫困户领到了补助,第一件事就是好吃好喝一顿,也不积极工作,继续回到贫困状态。这种情况也引发了其他群众的不满。”为此,后坪村建立了红旗、黑旗制度,通过为先进贫困户发红旗,给后进贫困户发黑旗,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脱贫致富主动性。

此外,后坪村还成立了多个联户组,把党员干部、社会能人和致富能手充实到各个组中,及时化解贫困户遇到的难题,传授致富经验,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引导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就业。在“三带五联”模式下,一些贫困户摆脱了等、靠、要的思想,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过上了上班族的生活。

标准化的住房、平坦的村广场、满目的青翠山林,走进子育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化安置区,仿佛置身于一处别墅区。子育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介绍,子育村原是一个涣散村,“三带五联”模式推广以来,村里请资产评估公司评估了集体资产,以此为抵押贷款80万元,加上财政资金20万元,做起了投资,如今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异地扶贫搬迁后,以前看不到生活希望的失独贫困户、因病致贫户住上了新房,在村公益岗位实现了就业,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村庄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也更有号召力了。

王建伟说,只有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让农民成为职业,农民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子育村的土地多是山地,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子育村流转了7000亩土地,发展薄壳核桃产业,每亩地每年可以得到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的租金。村民到核桃林基地务工,可获得稳定收入。此外,子育村还种植有1500亩油橄榄和迷迭香,发展精油提取,力争打开美妆市场的大门。

记者 李向东 丁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