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旅融合谱新篇 改革之乡焕新颜
——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全力建设文化小镇
放大 缩小

“九曲弯道山连绵,冒雨驾车越山涧。心系百坭桩桩事,哪顾路途重重险……”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小剧场,堰桥街道组织创演的大型现代锡剧《追梦路上》正在加紧排练,这部戏讲述时代楷模黄文秀与俞斌爱心工作室之间的感人故事,将于今年6月面向社会公演。

举旗塑魂 原创大戏百花争艳

堰桥街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红色之乡、改革之乡和活力之乡。“堰桥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小岗村’,开创了引领全国乡镇企业大发展的苏南模式。这块热土文化底蕴深厚,街道以‘一包三改’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小镇建设。”堰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西漳地铁站区党工委书记郑德友坦言。

近年来,堰桥街道坚持举旗塑魂,贴近新时代脉搏,原创一批脍炙人口、“戏”闻乐见的现代戏曲精品。2016年,首部以“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堰桥中学退休教师俞斌为原型的锡剧大戏《好人俞亦斌》搬上舞台,至今已演出120多场,观众20万人次。今年还将打造大型现代锡剧《追梦路上》,该剧通过阐述黄文秀成长与堰桥俞斌爱心工作室息息相关的故事,演绎了三代人的爱心接力及年轻人的追梦奋斗史。

“今年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决胜之年,在此节点上推出《追梦路上》,赋予鲜明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追梦路上》编剧之一、惠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符志刚说道。

堰桥街道、惠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组成文化小镇建设指导“三脚撑”,排演现实题材小戏层出不穷、百花争艳,如《今又中秋》《小雪花》《采访》等,开创一年内有2部戏进京演出的局面,其中《好人俞亦斌》是继《珍珠塔》后进京的第一部原创现代锡剧,《今又中秋》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戏曲会演的街道作品,彰显文化小镇的骄人成绩。

砥砺创新

文旅联盟活跃城乡

堰桥街道秉持大文化概念,蓄力“三片两线一高地”:即堰桥、西漳、长安3个片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2条专线,以改革创新文化为核心的1个精神高地,倾力构建堰桥街道文化旅游红色基地大联盟。

“围绕打造无锡城市副中心,实现锡澄中部倔起的目标,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这是筹备成立文旅红色大联盟的初衷。”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华坚宏介绍。

“堰桥欢迎您!吴地江南·红色之旅”专线旅游把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陆定一祖居、吴地三百六十行、渡江无锡县会师地、西漳公园等10多个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基地或景点,串联成文旅线路图。后续还将设计制作《堰桥文旅宝藏图》,组建红色之旅宣讲团和景点导游团。

文旅红色大联盟吸纳辖区以及相关文化团队“抱团”,街道常馨艺术团、吴地韵舞蹈队、快乐舞蹈队、千禧鼓乐队、长安民乐队、天一书画院等20余支特色文化团队活跃城乡,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锦悦艺术团、红叶艺术团等纷纷加盟,街道志愿团吴韵文体服务队、文艺志愿者纷纷登场。此外,一些反映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曲目持续创演。

以文化人

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三月三·西高山’民族文化节开办了。”堰桥一街三地群众奔走相告。堰桥街道把传统节场升级成“古堰新里·盛世荣昌”民俗文化节,推出风华西漳、崇福堰桥、盛世长安三大篇章,有民俗巡游、非遗展示、锡剧展演等20多个子活动。

着力打造公益演出品牌,以民俗文化节、政府购买服务、送戏下乡等,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近年来,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送戏进社区”“激情周末”广场文艺等惠民活动,举办“九九是重阳”大型文艺会演、“风华西漳·浓情端午”诗会、“你好,祖国!”主题活动、“扫黑除恶”和安全生产综艺专场等活动,在欢歌笑语中广受教育。举办优秀锡剧连本大戏专场、惠山·响水文化艺术交流、淮海戏“王继才”演出、廉政文化“清风雅韵”锡剧首演等演出,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小镇建设中注重全民阅读,联合举办惠山区首届全民朗读大赛、区第二届“智·慧”阅读节,《雨花》读者俱乐部、“天上书阁”阅读点等揭牌启用。

堰桥街道创建“吴韵雅集”全民文化艺术普及联盟服务点,每年给予地方文化团队资金扶持,全街道票友二三百人、戏迷爱好者上万人,广大文化爱好者找到归属感,群众文化演出星光灿烂。

牢固树立文化惠民、服务基层宗旨,实实在在开展文化惠民“四送”活动:每年送出广场文艺演出、200多场电影、3000余册图书、15场次以上各类展览。

培植弘扬

文化空间拓展壮大

“你看报上《城市公园如何转为文化空间?》讨论很火。”最近,西漳公园上了热搜。公园位于无锡地铁一号线西漳站北侧,占地630亩,总投资1.2亿元,江南文化特色建筑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成为堰桥一街三地文化“打卡”的地方。

“西漳公园值得逛的地方很多。”居民常带孩子来这里看展览、做手作,大红门美术馆长周天文在给参观者介绍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展的画作。两年多前公园刚建成,美术馆作为惠山区第一家民营美术馆首个进驻,此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载体落地生根。

西漳公园内,手作馆陶艺、珠串等手工体验活动不断,雕塑馆专为公园量身定制一批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今年1月,华东地区首座成语专题展示馆在此亮相,“三让天下”“卧薪尝胆”“程门立雪”等百余个与无锡地方相关的成语故事,以图文并茂、仿真蜡像和场景等生动诠释,叙述以江南文化为主线的历史人文脉络,提升公园“颜值”与文化格调。

文化小镇建设离不开文化空间、文化阵地和文化资源,街道加大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党政联席会专项研究,投资500万元两次提升吴韵剧场,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高地;吴文化公园提升改造,新建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建成1年多参观超2.8万人次;村村100%建成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立金色朝阳广场、市民文化广场、学校剧场等10余处;修缮陆定一祖居二期工程,将在今年“七一”前开馆,创设堰桥红色会客厅,文旅空间“遍地开花”。

“调动和壮大各方文化资源与文旅力量,堰桥人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文化修养在提升。”堰桥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李君君表示。

传承发展

非遗校园文化融合

非遗文化是堰桥文化小镇建设的题中要义,堰桥街道充分挖掘蚕桑文化,建成江南蚕桑文化博物馆,配套种植40亩桑田,江南水乡蚕桑文化用互动形式展现,让游客看到蚕从蚕卵孵化成蚁蚕、再到做茧、羽化成蝶的全过程,通过桑叶采摘游等,让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农桑文化。

江苏省重点中学天一中学就诞生在这里,由当地乡贤钟英、王仲青创建,如今原址上的西漳中学是南师大惠山实验中学,传承老天一兴师重教、立德树人文化传统,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兴起国学文化、天元棋社。

船文化是堰桥西漳地区的文化招牌,去年街道拿出数十万元扶持资金,由船匠章桂兴带领老工人历时5个多月把西漳船复原完工。西漳大船最早诞生于明代,在航运界享有盛名。“感谢堰桥街道,让我终于圆了复造西漳大船的心愿。”76岁的章桂兴满脸笑意。西漳船正在申报市级非遗,它与江南文化、运河文化息息相关,承载的不仅是造船技艺、历史记忆,更是一种工匠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融合。

同时,开展“锡剧进校园”工程,堰桥实小“桃娃小锡班”30名学生、堰桥初级中学选拔参加《好人俞亦斌》等演出,其中堰桥实小《锡剧联唱》获第十二届无锡市新市民学校子女才艺展演金奖,堰桥初中锡剧选段“扈三娘”获无锡市第八届“小小红梅奖”银奖。

堰桥街道鲜明提出追求质量发展、创造品质生活的发展导向,发扬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一包三改”精神,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文化、非遗文化和校园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人文之厚、以文旅之美惠及群众。

(胡建琛: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宣传部)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