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黑烟散去绿成荫
——辽宁本溪持续治理环境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放大 缩小

上世纪80年代,辽宁省本溪市直排烟囱上方浓烟滚滚、垃圾袋随风飘飞……多年过去,如今再去山城本溪市,则能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满目的翠绿。

本溪的环境巨变,不仅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就的见证史,更是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发展的生态演变。

自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本溪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快速形成了以生产钢铁、煤炭、水泥等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由于四面环山的地理特征,加之市区内分布着众多能源型企业,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量多时可达100.9吨。城市经常笼罩在烟雾之中,为市民生活生产提供水源的太子河也被严重污染。

上世纪80年代,本溪开始实施国家七年治理计划,“十五”期间以环境保护为原则规划、优化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基层实践和探索中,本溪积累了企业末端治理、规划源头控制、政府立法行政、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等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工作经验。

随着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本溪市持续开展污染治理工程,先后完成了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建成了覆盖全市各县(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拥有842套除尘设施、47套脱硫设施、5套脱硝设施、205套污水处理设施,全市污染企业全部配套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建成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填埋场、1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全面配套;累计搬迁42家市区内污染企业,建成3个工业园区、1个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聚、重点项目向园区摆放、集聚式发展、污染集中治理。

2001年以来,本溪市累计关停、关闭小水泥厂、小造纸厂等重点污染源300余处。本钢集团整体关闭了年产90万吨生铁的本钢一铁厂。淘汰了9座1070立方米以下高炉、10台75平方米以下烧结机、2座4.3米焦炉,3台86吨/小时燃煤发电锅炉,完成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累计淘汰826台10吨以下燃煤锅炉、55200余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

本溪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四五”期间,本溪市以生态立市战略为导向,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样板区、绿色产业示范区、生态体制改革试验区、绿色生活先行区战略布局,确保本溪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本溪市的生态文明制度将更加完善,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指标全面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生态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记者 王官波 通讯员 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