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乡一业格局定 一村一品奔小康
放大 缩小

近年来,河南省郏县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依托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自然生态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切实推动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郏县安良镇段沟村以光伏带贫、香菇种植、郏县红牛养殖等五大产业为轴心,以乡风文明为载体,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构建了“五大产业助增收、社会和谐促发展”的产业扶贫格局,脱贫攻坚成效日渐显著。段沟村驻村工作队帮扶人孙莽源介绍,在产业发展之初,大家都怕香菇种植投入大不能盈利,于是工作队自筹资金进行试种,让村民看到希望打消顾虑,放心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笑着说:“等这几棚香菇卖出去,预计村集体收益有20多万元。”

在段沟村的一处山坡上,红牛养殖场场长、郏县兴利合作社负责人程天彪说,他利用流转的260余亩荒山坡建立了现在的养牛场,现存栏300头红牛,目前发展良好。下一步,他要改良品种,扩大规模,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郏县红牛原产于郏县,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其毛色多呈红色,故而得名。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徐克俭介绍,红牛产业是当地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全县红牛养殖年存栏6万头,成功申报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去年全县新增5家生态循环畜牧企业,新建14个红牛养殖场,新增5240个畜位,新增4300头郏县红牛。

姚庄回族乡位于郏县东南部,回族人口占55%。全乡各族干群聚焦乡村振兴,建立回族汉族群众手拉手”对帮扶机制,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用心用情谱写民族团结故事。姚庄回族乡以“打造全域休闲环境,发展全域休闲经济”、复兴“中原茶食文化第一乡”为目标,统筹群众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携手开启经济社会新发展。

姚庄回族乡在“万里茶路”历史文脉传承中,开创了长寿之乡、矿泉水之乡、金镶玉之乡和美食之乡旅游乡村振兴之路,先后取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国家生态乡等200余项荣誉。同时,成立了姚庄旅游发展公司和旅游特色经济商会,选举产生旅游经济振兴党支部,实施旅游门店“5A”管理,开通了郏县一日游,建成了耕读人家民宿,先后举办了乡村旅游茶食文化节、年货大集等活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人均增收近万元。

郏县认真落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储存、基地建设、品牌策划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等发展。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和生产,加快绿色食品的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并加强推介和宣传,着力打造名牌产品。依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各乡镇自然条件,郏县在沿汝河的广天乡等5个乡镇打造了花生种植基地,在堂街镇、李口镇打造了蔬菜种植基地,在李口镇等乡镇打造红牛养殖基地,在安良镇打造蘑菇种植基地;同时,以河南省润普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打造了循环农业试验区,以郏县水系为依托在薛店镇等乡镇打造了田园综合体。

郏县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稳定在5万亩左右,新增郏县红牛6000头以上。持续推进果蔬、面、肉三大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导组织机构,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狠抓落实。

目前,郏县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涉及农、林、牧、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下一步,郏县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纳入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焦主业,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使其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