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文化润疆的新和实践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4-26 15:47:08 作者:查燕荣 编辑:张驰 责任编辑:杨玉

还没走进玉素甫·吾斯曼的小院,响亮的乐曲声便将人们带入一个欢乐的氛围中,小院里,新和赛乃姆的演奏者们围坐在一起,随着手鼓的停顿,“弹拨尔”与“萨塔尔”声“一唱一和”,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们在院中翩翩起舞。

在距离新和县城西2.5公里的塔什艾日克镇,新和赛乃姆犹如一张靓丽的名片向过往的行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塔什艾日克镇的群众酷爱民间艺术,在这里,乐器弹唱、麦西来甫表演可以随时在果园、麦场、葡萄架以及农户的小院中举行。为此,它还有了另一个名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新和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歌舞艺术赛乃姆的一种,属于歌、舞、乐为一体的原生态大型舞蹈艺术,是龟兹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目前有14位传承人,正在学习赛乃姆的有89个人,其中不乏大学生。而且我们从去年到现在,一共举行过5次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参与者有400人。我们会在每次活动前提前安排好场地,落实好服装,邀请县文工团的专业老师对表演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塔什艾日克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古丽阿依先木·艾合买提介绍道。

姑娘们翩翩起舞 (黄豆豆 摄)

赛乃姆最早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所以对传承者而言,热爱便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玉素甫·吾斯曼是新和赛乃姆第四代传承人,从小便深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新和赛乃姆是我从父亲那里学的,在我初中毕业后,我加入了塔什艾日克镇文化站民间艺人文工团,在与老艺人共同探讨赛乃姆文化的同时,也更加系统地学习了赛乃姆。”玉素甫·吾斯曼说道,他表示,以后会继续努力培养自己的徒弟,将新和赛乃姆代代传承下去。

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在于传承还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色皮艳姆·热孜也是新和赛乃姆第四代传承人,她手中的都塔尔不仅能“唱”出传统的赛乃姆曲目,还能“唱”出《我和我的祖国》。“我认为赛乃姆非常具有魅力,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赛乃姆与现代歌曲相结合,从而诞育出更加有地区特色民族文化的风格。”色皮艳姆·热孜说道。

文化润疆的魅力在于以文化润心灵,以文化育灵魂之上。在新和县丽水小学的特色社团课上,孩子们正在亲身体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吹入泥……”这不是名曲名家的表演现场,而是在新和县丽水小学的京剧社团中。21个孩子站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随着伴奏声和老师共同齐唱。“戏曲,是我们的传统国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开设的京剧社团就是将传统搬入地方。”新和县丽水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闫慧琴介绍道。穆妮赛·亚克甫是丽水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对京剧非常感兴趣的原因,她从3月开始就报名了京剧社团,平时会在老师教授曲目前查阅背景,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也将自己加入京剧社团的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都非常支持她的决定。穆妮赛·亚克甫说自己非常喜欢京剧,通过学习京剧,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自己也会继续学习。

据了解,目前新和县丽水小学共开设了21个特色社团,在今年,已经实现了“琴”“棋”“书”“画”进校园。“让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意义十分深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远比语言上的教育深刻许多,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从小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并且在新和县积极挖掘文旅资源的前提下,学校将会成为一个细胞,为孩子们,也为新和提供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培养。”新和县丽水小学党支部书记王玉鸿介绍道。

图为新和县丽水小学特色社团课现场 (黄豆豆 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奔涌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黄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