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推进,国家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快产品更新迭代,助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山东肥城市安临站镇建安制造产业园内,加快企业设备更新,淘汰落后产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山东路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LJHBG131D-700型针刺无纺布生产线和6.8米土工布用涤纶纺粘针刺无纺布生产线正同步运行。“LJHBG131D-700型针刺无纺布生产线是我们投资600万元引进的新设备,整条生产线附属设备11台。”公司生产部经理辛凤介绍道,过去6.8米土工布用涤纶纺粘针刺无纺布生产线,在满负荷高运转状态下日产值达到18万元,而新引进LJHBG131D-700型针刺无纺布生产线后,每天可生产30多吨产品,效率、产值大大提高。
据了解,山东路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各种土工格栅设备生产线40多条,设备更新后,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开展高性能土工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目前已成功打入江苏、上海、北京等三十多个省份市场。
新的设备和技术往往具有更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对于家居行业而言,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在山东艾杜维现代家居有限公司,一场深刻的技术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企业以设备更新为引擎,全面推动智能家具制造项目的升级,实现引领现代家居行业走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公司投资2600万,改造15条全自动智能输送生产线。同时,淘汰原有的20台套电子锯设备,新上50台套智能钻铣加工站、全自动包装线等设备,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橱柜日产量可达300套。
“我们利用设备更新助力企业提质升级,除了生产线的改造,还对3800平方米物流平台设备和2400平方米科研展示中心进行数字智能化改造提升,改造后达到工业4.0智能制造的水平。”公司销售经理田源说。
设备升级改造既利当前,更利长远。随着工业领域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选择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产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位于肥城市石横镇的山东索力得焊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随着缠绕机轮子的高速转动,一盘盘高强度海工专用焊丝“走”下生产线,无人值守的包装“机器人”将它们打捆、包装,很快这些产品被运送到徐工、柳工、三一重工等厂家。
“这条生产线是我们的海工焊丝生产线,全部都是数字化的设备,生产出来的焊丝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焊接作业,一些海工装备的关键部件焊接都离不开这种产品。”山东索力得焊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月华说。
据柴月华介绍,索力得公司目前实现对21个车间、597台设备、长约3公里生产线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智能化提升至90%以上,用工减少75%、生产效率提高20%、能耗下降20%。
为加快企业技改升级,肥城坚持执行技改项目“3%+1.5%”的奖补政策,今年将实施过500万元工业技改项目115个。一季度,肥城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达到11.2%,高于泰安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肥城高新区发挥服务部门、服务专员的作用,帮助企业梳理上级政策,引导企业紧紧抓住技改补贴政策机遇,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提前谋划对上争取、平台申报,培育一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去年以来,肥城高新区8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征途科技获批全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点,9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新质生产力在加速培育中逐渐积厚成势。”肥城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姜和强说。
设备向新,产业向绿。围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目前,肥城正在对全市2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摸底,摸排设备更新改造需求、设备供给能力、设备改造储备项目,初步摸排全市有设备供给能力的企业47家、工业领域更新改造储备项目50余个。
“我们还搭建了智改数转的工作交流平台,目前,已经邀请320余家企业主要负责人、80余家服务商加入,推动了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肥城市经信局局长王峰说。(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