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生态 >正文
“水银行”模式跑出水资源配置加速度
——山东肥城水权改革服务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的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2025-11-10 19:48:24 作者:陈曦 编辑:李安琪 责任编辑:付曦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作为泰安市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63m³,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为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肥城市主动融入先行区建设大局,以用水权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构建“水银行”模式,为先行区建设注入强劲“水动能”。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和山东省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参考案例。肥城市获批山东省用水权收储再配置改革试点。

两手发力,构建多方联动机制

明确“水银行”概念。在政府主导下,借鉴商业银行“存贷”经营模式开展水指标市场化交易,利用经济杠杆,合理调配,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通过“水银行”,政府确权收储闲置水指标存于水银行或用水户存储节余水指标于水银行,需水户从水银行购置水指标,满足用水需求。

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国企参与、平台运作”的工作格局。依据《山东省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政府授权市属国有企业负责开展全市水权交易业务;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加强对水权交易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增设水权交易系统,为“水银行”运作提供有效载体,通过发布交易信息、规范交易流程、提供技术支撑等服务推动水权交易落地,保障“水银行”高效运转。

打破交易壁垒。“水银行”的建立,打破了水源、行业、用途等用水限制,将闲置节余水资源整合后进行市场规模化运营。借力国企和平台优势,为经营主体提供交易便利,为主管部门开展交易监管、规范交易行为提供途径,实现了经营主体从向政府要水到向市场买水的有偿使用水资源转变。

创新模式,激活水资源配置效率

立足“化零为整”夯实存储基础。水指标来自政府无偿收储闲置水指标和用水单位节余水指标存储。实行“分步确权、分类收储”,科学核定许可水量完成初始分配,精准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按许可与计划差额收储闲置水指标建立无偿台账,用水单位节余水指标经审核建立有偿台账,跨领域整合形成全市水资源指标库。

依托“零存整取”畅通出借流程。通过“分散存入—规模整合—市场经营”流程,将零散水权转为可交易指标,经公共资源平台出借。通过需水方提交申请、主管部门审批反馈、平台发布公告、需水方竞价购买、签订协议并交割、完成备案登记等流程,规范出借水权,实现水资源优化再配置,破解短期用水难题,全面激发水权交易市场活力。

严格监管,确保交易规范可持续

严把市场准入关。首先确认水权交易主体资格。确定需水方是否具有购买用水权资格;其次是对需水方用水权使用的监管。确保购入的水权应基于自身使用需求,防止水权过分集中到少数用水户手中,保障水权正常流动。

严把平台交易关。按照交易规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统一的“三统一”原则,规范水权交易流程,通过平台实时监控交易动态,记录交易信息,确保交易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严把交易价格关。为了防止过度炒作,政府根据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易双方性质等,建立水权交易指导价格体系,供水权交易参考,确保水权交易稳定可持续。

严把收益使用关。“水银行”交易收益除收储成本和财务税收外,主要用于本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项目编制、节水改造与奖励等水资源投入,确保收益取之于水、用之于水,国有资产不流失。

实践探索,彰显改革创新成效

2024年12月9日,泰安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通过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购买水权指标3000m³,企业用水难题得以解决。这是全省首笔网上挂牌水权交易,标志着山东省首家“水银行”在肥城成立并正式启动运行,为其他企业在水权交易领域提供了经验借鉴。这次交易,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资源购买行为,更是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实践。“水银行”自运行以来,成效逐步显现:

经济效益持续释放。水资源生态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得以显化,实现企业增产、财政增收与节水收益的多方共赢。目前,累计完成水权交易31宗,交易水量553.27万m³,交易金额达259.5万元。

社会效益广泛显现。成功帮助31家企业破解用水难题,推动经营主体从“向政府要水”主动转向“向市场买水”,形成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生态效益稳步提升。通过收储整合结(节)余水指标1136.82万m³,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逐步变水瓶颈为水支撑、水保障。

实践证明,肥城“水银行”模式已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机制创新是破解缺水难题的关键。通过“水银行”将行政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既能守住水资源“双控”底线,又能灵活满足发展需求,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破解水困提供了可行路径;数字化平台是交易高效运转的支撑。依托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信息透明、流程规范、监管高效,为水权交易低成本、高可信运转提供技术保障;利益协同是长效运行的基础。政府、企业、用水户在“水银行”机制中各得其所,政府盘活资源、企业降本增效、用户保障发展,形成“节水—交易—增效”的良性循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下一步,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将认真落实黄河战略,深化水权收储及再配置运作机制,健全水权交易市场体系,拓展水权交易范围,探索推进取水权有偿获得模式,着力打造水资源高效配置与集约节约利用的先行样板。(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