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举办。此次推介会以“旅居云南·悦享生活共绘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系统展示了云南旅居产业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
会上预发布的《“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成为焦点。规划围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构建了从总体指引到落地支撑的完整体系。立足云南旅游产业基础、生态气候、民族文化等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变化,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旅居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探索旅居融入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开放包容、全龄友好、四季宜居宜养宜业的旅居环境,致力于将云南打造成为全国旅居发展先行区等多个示范区。
规划明确构建“两轴三带六区”全域旅居空间格局。“两轴”依托中老铁路、渝昆高铁、沪昆高铁等交通干线,打造南北互补、东西联动的旅居走廊;“三带”分别为金沙江避寒避暑旅居带、澜沧江生态旅居带和沿边跨境旅居带;“六区”聚焦滇中、滇西南、滇西北等区域,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目前,规划已完成多轮调研论证与意见征求,年内将正式印发,“旅居云南”建设将迈入系统化、规范化、全域化发展新阶段。
推介会上,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正式发布。这些试点覆盖全省16个州市,聚焦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就业创业等九大方向。例如,昆明市西山区乐居村、普洱市思茅区老爪箐村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盘活闲置房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玉溪市澄江马房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碗窑村搭建创业平台,推动“旅居”向“旅创”转型;昭通市水富市邵女坪、保山市腾冲市银杏村等依托自然资源,推动“旅居+康养”“旅居+研学”等多业态融合。
2024年以来,云南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行动方案—正负面清单—专项规划—服务指引—试点示范”的制度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发布《云南省旅居发展正负面清单》,制定《云南旅居目的地服务指引》,实施典型引路,分批次优选100个旅居目的地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
2024年全省旅居人数达389.8万人,消费规模突破425.6亿元;2025年1至9月,云南省旅居人数达393.47万人,同比增长51.5%。截至8月底,云南省从事旅居业务的自然村达633个,较2024年增长11.5倍,盘活闲置房屋10543栋。此前,“旅居云南”已被中央财办列为典型案例,文化和旅游部也将其经验印发全国学习,近300家英文媒体广泛报道。如今,“旅居云南”正加快成为大产业、大IP、大市场。(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