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生态 >正文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樟岭林场以“林长制”绘就生态保护新画卷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14 17:03:55 作者:刘尧 编辑:李安琪 责任编辑:付曦地

“林长制不是挂在墙上的责任状,而是扛在肩上的硬担子。”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塔河林业局樟岭林场党支部书记陈冬望着郁郁葱葱的林海感慨道。2025年以来,樟岭林场以林长制为总抓手,深耕“林长治”实践,将森林守护责任贯穿林区每个角落,用实干实绩绘就生态向好、民生受益的新画卷。

驻扎在森林边界的樟岭林场037管护站,承担着747公顷的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任务(段明琦 摄)

织密三级责任网,实现护绿无死角。健全完善“场级林长—管护站林长—一线管护员”三级联动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责任田”,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闭环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200余次,精准排查并解决林区管护难题5个,让责任链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樟岭林场场级林长日常巡护严格履行职责(刘雨阳 摄)

多维发力提质效,守护林海显担当。防火期内,林场各级林长带头值守,推行“人防+技防”模式,借助无人机巡护等科技手段,实现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零盗伐案件的目标。针对松材线虫病等风险,组建专业队伍开展常态化监测防治,有效遏制有害生物扩散。同时科学推进生态修复,完成造林500余亩、中幼林抚育18500亩,让林海生机持续迸发。

樟岭林场吊袋黑木耳喜获丰收,职工正在基地内忙碌采摘(段明琦 摄)

生态惠民促转化,绿色发展强动能。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林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引导干部职工发展林菌、林禽等林下种植养殖产业。针对白桦林特色资源,科学规划采集区域,采用“循环有序、无损健康”的技术采集桦树汁,打造高价值绿色饮品,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双赢。“守着绿水青山,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参与林场黑木耳种植的职工任伟笑着说。

组建专业队伍对松材线虫病等风险开展常态化监测防治(段明琦 摄)

如今的樟岭林场,林海苍翠、产业兴旺。樟岭林场也将持续深化林长制实践,笃行不怠、接续奋斗,当好北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让这张生态保护新画卷在林海间徐徐延展、愈发厚重。(记者 刘尧 通讯员 段明琦 刘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