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主导下,昆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按标准规范接收、处置了西山区暂存的近1.3吨有害垃圾。这批垃圾由西山区强制(示范)分类小区、“2+2”模式试点小区、示范片区及公共机构历经4年半收集而成,标志着西山区有害垃圾示范性规范处置正式启动。
现场处置过程中,市民全程观摩了有害垃圾从接收、转运到处置的全链条封闭精细化管理,直观看到有用成分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解开了“前端分类、中端末端混装”的疑惑。市民张茜坦言:“以前花费时间分类后,发现垃圾车混装运输,感觉分类白做了!今天看到有害垃圾专车专人转运处置,才明白垃圾分类的好处。希望在政府指导下,大家都能掌握分类知识,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包括废药品、废杀虫剂、废胶片、废荧光灯管、含汞温度计、镍镉电池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必须单独收集、运输、贮存,并由专业机构特殊安全处理,处理不当将危害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
为做好有害垃圾全程管理,西山区严格按照《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推进多项基础工作。2021年3月,西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规范设置有害垃圾暂存库,满足空间封闭、防雨防晒、防渗防漏等要求并安排专人管理;与昆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签订《危险废物委托处置意向协议书》,完成全国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注册登记及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建立污染防治监管长效机制。
目前,西山区已推进28个强制(示范)分类小区、43个“2+2”模式试点小区、1个示范片区及1个示范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区域均规范设置标识清晰的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2021年以来,通过分类推进和宣传活动,累计收集有害垃圾近1.3吨,均由专用车辆统一收运至暂存库。
西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现有示范区域为中心,持续扩大有害垃圾规范处置示范范围,同时通过主题宣传、入户引导等方式强化市民参与意识。立足“社区治理—居民参与—企业运作”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数据平台,推出“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服务,推动辖区居民全民参与有害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记者 郑义 通讯员 王利娟 顾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