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里有用电问题,不用往镇上跑,村里的服务点啥都能办,太方便了!”11月17日,新疆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克热格艾日克村村民艾合买提·喀斯木在村里的“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办完业务,脸上满是笑容。
当日,国网新疆电力公布便民服务网点建设最新进展,全疆“三网共建”(村网、社网、园网)电力便民服务点总数已达1217个,突破千点大关。这意味着,电费查询缴纳、用电咨询、业务受理、故障报修、电力宣传、志愿服务等6大基础电力服务,已实现各族群众“家门口”可办,偏远地区用户办电体验得到显著改善。
这份便捷与舒心,源于2023年4月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启动的“三网共建”便民服务点建设工程。近年来,公司主动融入地方治理大局,统筹营销服务中心及各地市供电公司,建立系统性工作机制,深化与社区(村委会)、街道(乡镇)及产业园区管理方的政企协作,将供电服务全面嵌入政府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覆盖城市边缘地带与乡村区域的“三网共建”服务阵地,既践行“枫桥经验”,又推动“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落地生根,切实提升了基层供电服务的效率与温度。
建设中,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实用实效”原则,将6大基础服务与政府服务网格深度融合,同步开展用电纠纷调解、反窃电查违等工作,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高效的网格化电力服务体系,精准回应群众“家门口办电”的迫切需求。
围绕“旅游兴疆”战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结合各地旅游资源特色,联合景区和社区打造“社网共建”便民服务点。旅游旺季前,电力网格员对景区餐饮、民宿等涉电经营主体开展全覆盖走访,累计排查用电安全隐患474项,解决各类用电问题536件。通过升级基础设施、创新特色服务,助力景区电网优化改造,提升用电稳定性;同时为游客提供充电、取暖、饮水等便民服务,让“社网共建”点成为景区里的“电力服务名片”,更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
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推广“园网共建”模式,在产业园区设立服务点并派驻专人驻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电力服务。网格员为企业搭建专属服务微信群,提供一对一能效评估和节能增效方案;通过智能电表实时监控用电数据,快速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高效处置用电故障;协助企业接入绿色电力资源,提供交易咨询与接入方案设计;定期开展电力知识讲座,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和相关政策,助力企业提升用电管理水平、降低用能成本。
今年5月,哈密市二道湖工业园“园网共建”服务点网格员发现,新疆政通人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因无功补偿柜失效,功率因数偏低,每月需缴纳力调电费3800元至5000元。网格员随即上门指导调整,帮助企业将功率因数由0.88提升至0.95以上。如今,企业不仅无需再缴力调电费,还能获得电费奖励,间接降低用能成本超过10万元。“电力便民服务点自驻园以来,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通过优化无功补偿、合理选择基本电费计费方式等措施,已为园区多家企业累计节省成本近20万元,实实在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二道湖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杨文敬说。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网格员对哈密市企业开展上门服务,为企业排查用电安全隐患。(阿丽亚·莫明 摄)
在乡村振兴一线,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三网共建”服务点打造成惠民暖心阵地,创新设立“三网共建成长积分榜”,村民参与电力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即可累计积分,兑换“电力爱心超市”的生活必需品,让电力服务更有温度。
为保障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立健全“三网共建”服务点评价标准与管理制度,通过定期评估、互培互训、联合驻点等举措强化运营保障。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驻点联合服务1.4万余次,调解用电纠纷580余起,成功率达98%;举办电工技能培训4期,培育“一专多能”服务人员2775名;组织供用电知识进社区、进乡村活动920余次,真正实现“诉求不出网格、服务不出网格、温暖始终在网格”。
下一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持续深化政企协同,不断优化服务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以更可靠的电力保障、更优质的便民服务,点亮群众美好生活,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电力力量。(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张红美 符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