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亮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挂牌两年“成绩单”:累计新设企业1.48万家,以占全市1%的面积贡献近60%的外贸进出口额;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4项,落地全国、全疆“首创首单”业务94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超过九成。
“自贸试验区已成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侯咏在发布会上介绍,片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43.45亿元,其中今年1—9月达418.1亿元,同比增长31.4%。
制度创新激发活力。制定国内首个软篷车团体标准,全国首创国际道路运输“软篷施封”新模式,降低物流成本20%;开行全国首列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图定班列,形成综保区“智能出区+图定班列”新模式,将车辆通行效率提升200%;创新“保税航油”加注,仅用3个月落地全疆首单业务,降低燃油成本13%,累计加注保税航油超13万吨,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亿元;海关通关时间压缩八成,出口退税办理提速50%,外商来乌投资落地业务办理周期由79天压减至35天,实现了外国跨国往返办理“只跑一趟”。
开放平台能级跃升。乌鲁木齐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的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中国—亚欧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设立3个海外分中心,联盟单位达84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外籍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同步运行,构建起“一站式”法律服务、人才服务和入境服务新体系。
枢纽通道提速增效。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开行约9900余列,“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发运1200列;TIR集结中心实现单证“当日申请、当日办结”,创新“集结中转运输”班列模式,让班列时效提升20%。天山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36条、客运航线28条,货运航线通达22个国家;全国首创“粤新快线”铁空联运专列,产品运价下浮超50%,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75.18%。
产业集聚加速成势。陕汽大容量电池新能源重卡、铁建重工智能番茄收获机、第四代金刚石半导体等重大项目落地;全疆首个“低空(飞谷)经济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落户,累计引进外向型产业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乌鲁木齐片区将围绕贸易、投资、资金、运输、人员往来“五大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持续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提供更强支撑。(记者 查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