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赣东北地区迎来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晚上11点多,室外温度仅5摄氏度,寒风裹挟着冷雨,敲打着山野。在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苍头岭村,退役军人邹建平和妻子聂紫荆却打着手电,顶着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脚下的养鸡场走去。“这批小鸡刚进场不久,既要做好保温,又要保证营养。”邹建平细心查看鸡舍温度后说道,“再冷再晚,这顿夜宵都不能少。”
谁能想到,这位在寒夜里细心照料鸡苗的“鸡司令”,年少时曾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2012年,年少的邹建平怀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参军入伍。
2022年退伍时,邹建平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退伍转业政府安排的稳定工作,他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选择——回到家乡万年县养鸡。“在部队的这些年,我学会了思考人生价值。”邹建平坦言,“看到家乡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田地荒芜,我就想回去做点什么。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更应该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创业之路充满艰辛。最初,邹建平对养殖一窍不通,只能从几百只鸡开始摸索。防疫、饲料配比、场地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是新的挑战。“最难的是防疫关。”他说,“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血本无归。”但部队锻炼出的学习能力和坚韧品格让他很快适应了新角色。他白天在鸡场忙碌,晚上钻研养殖技术,逐步掌握了全套养殖本领。

邹建平夫妇在准备鸡的饲料(刘存文 摄)
在创业过程中,这对“90后”夫妻也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起初,他们对抖音短视频一窍不通,拍摄的内容单调生硬,发布后往往只有寥寥几个观看量。“我们拍的视频就像石沉大海,根本激不起水花。”聂紫荆回忆道。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开始认真研究热门短视频的特点,最终决定用最真实的家乡话,记录最朴素的养鸡日常。
“咱们就用万年土话,拍最真实的农村生活!”邹建平的这个提议收到了奇效。聂紫荆用本土乡音亲切地解说,拍摄丈夫扛着玉米喂鸡的场景,记录小鸡破壳而出的瞬间,展示他们在山林间追逐鸡群的日常。这种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记录,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如今,他们的短视频账号已经积累了近万名粉丝,不少客户都是通过短视频平台找上门来。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新农人也想尝尝短视频的红利。”聂紫荆笑着说,“用家乡话拍视频,既亲切又真实,这是我们最大的特色。”
邹建平始终坚持原生态放养理念,自己种植稻谷、红薯,每天扛着沉甸甸的玉米粒穿梭在山林间。“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土鸡。”他说,“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信誉负责。”这种坚持很快获得了回报,他们养殖的土鸡因品质过硬,不仅成为在外打拼的万年游子解乡愁的首选,还获得了众多中高端饭店的青睐。
尽管产品供不应求,邹建平夫妇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鸡一定要养足日子,达到标准才能卖,绝不能因为好卖就提前出货。”这份诚信与坚守,正是源于部队培养的优良品格。
眼下,邹建平夫妇的养鸡场已初具规模,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为当地养殖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我们计划扩大生态养殖规模,探索‘养殖+旅游’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邹建平满怀信心地说。
从曾经的问题少年到优秀军人,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邹建平的人生轨迹诠释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军人本色。而妻子聂紫荆的陪伴与支持,则让这条创业之路走得更加坚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对“鸡司令”夫妇正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为和美乡村建设贡献着青春力量。(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刘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