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辽宁省灯塔市深挖存量潜能,优化要素保障,打通堵点卡点,在工业、文旅、项目及人才支撑上全面发力,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夯实工业主根基
前三季度,灯塔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增速高于国家、省平均水平。
9月,辽宁科创重型内燃机曲轴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条条高精度内燃机曲轴接连下线。从去年开始,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能不断提升,订单源源不断,成为灯塔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企业订单量持续攀升,产值增长超20%。”辽宁科创重型内燃机曲轴有限公司总经理臧伟介绍,企业正加速扩能升级,投资3亿元的新厂区扩建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届时产品质量更优,精密度更高。
成功入选辽宁省工业单项冠军种子县,佟二堡镇获评辽宁省消费品工业特色镇……翻看成绩单,灯塔市用好用足激励政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今年,灯塔市在稳定增长、扩大总量的过程中,突出量质齐升,全力在推动产业升级上实干奋进,以转型升级的实际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鼓励企业稳生产、早复工,确保生产不断档,灯塔市依托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充分发挥“服务站长+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效能,突出精准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稳产达效。灯塔市澎辉黑色金属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等8家辽宁省重点监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满产达产。
灯塔市全力以赴挖潜能、抓增量、稳增长,深挖传统矿产企业产值空间,鼓励日化、水泥、石墨等行业龙头企业抢抓市场旺季加快排产,为灯塔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增添文旅新动能
当有50余年历史的老粮库遇上摩登创意,昔日守护粮食安全的粮仓华丽转身,成为集美食、艺术、休闲、夜生活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如今的灯塔市粮仓文创园,正以“农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崭新姿态,为灯塔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每到周末,很多外地游客看完演出后,还特意留在灯塔游览。”灯塔市粮仓文创园负责人王闯说,最多的一天,文创园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灯塔粮仓文创园,这座由原国家储备粮库旧址活化而成的文创园,正逐步成为城市新客厅,是辽宁省闲置粮仓转型为文旅融合园区的代表性项目,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无限活力,还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凭借自然风光和历史资源,灯塔市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李兆麟故居经过精心修缮和布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佟二堡皮草上榜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名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和消费者。
攻坚项目后劲强
投资1.2亿元的辽阳兴旺石墨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主体工程已封;投资1.03亿元的匠心元素(辽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环保型聚合物系列产品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一幕幕建设场景,正是灯塔市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全力增后劲、夺全胜的生动缩影。
辽阳兴旺石墨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升级战”,更是灯塔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棋”。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有望跻身国内石墨加工制品行业第一梯队,为灯塔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灯塔市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和推动发展的“主引擎”,从政策扶持到要素保障,从优化服务到破解难题,全方位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一系列举措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批重点项目有序实施,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激活人才动力源
灯塔市坚持“走出去”,赴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开展项目招引活动45次,“请进来”接待客商28次,在上海成功举办灯塔市“长三角”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年促成55个项目顺利落地。
“原来肉牛养殖还能这么智能!精准饲喂、智能环控,让养殖户效益大增。”灯塔市宁博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内,前来“取经”的养牛大户王德俊感慨地说。
不久前,30余名镇村两级“土专家”、养牛大户和有发展意愿的农户走进灯塔市宁博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共建养殖智慧同绘牧业蓝图”的技术交流活动。在灯塔市宁博牧业有限公司畜牧厂厂长何朝辉的带领下,养殖户们亲眼目睹了从良种选育到智能环控、疫病防控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全过程。这场看得见、摸得着的“取经”之旅,让养殖户们大开眼界,深刻体会到科技带来的效益提升。
不只是牛栏圈舍,如今,在灯塔市的田间地头、葡萄棚舍,常年活跃着一群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土专家”“田秀才”的能人。灯塔市立足县域实际,巧打“人才牌”,依托建强县、乡、村三级专家工作站,精准赋能葡萄、肉牛等特色产业,让乡土人才在产业发展一线大显身手,用务实活动串起助农增收的“致富链”。
今年以来,灯塔市精心策划开展四期“农技大讲堂”,内容紧扣农时需求精准定制,覆盖全年农业生产核心环节,系列课程通过“灯塔组工”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技术辐射14个乡镇(街道)。这些“指尖上的技术课堂”,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有效打通了农技落地“最后一米”。
“避雨栽培能减少病害,限根种植能集中养分……”前不久,在灯塔市辽峰葡萄核心基地,一场葡萄产业技术交流会正火热进行,来自7个乡镇的40余名种植户和本地“土专家”围在葡萄架前,认真记录灯塔市辽峰葡萄核心基地辽峰葡萄培育者赵铁英讲解的要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灯塔市通过建强三级专家工作站凝聚乡土智慧,以“流动课堂”输送实用技术,借智慧养殖研学打开转型窗口,凭葡萄架下交流结出科技兴农硕果。这场立足本土、激活人才的实践证明,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最持久的“动力源”,用好身边的乡土人才,就是点燃乡村振兴最持久、最旺盛的“引擎”。(本报记者 王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