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一大早,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汽车产业园,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90后”国家二级技师李彬正带着徒弟们拆解一台退役发动机。“拧螺丝差1牛米就可能影响整车安全,线路氧化层不清理会导致系统报错,修车就得抠这些细节!”他的声音在车间里格外清晰。
作为昭化区“葭萌英才培育行动”首批认定的帮带导师,李彬独创 “传技术、传思维、传理念” 的培育法,在政策赋能的产业平台上,已为汽车产业培育22名持证技术骨干,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工匠传承的生动答卷。
近年来,昭化区紧扣“产业聚才、人才兴产”发展理念,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师徒接力的模式,构建起全方位人才培育体系。而李彬的 “三传” 培育法,正是这一体系中最鲜活的实践样本,让技艺传承从师徒“私事”变成了三方联动的“系统工程”。
传技术:从“懂流程”到“精技艺”的硬核筑基
“想要‘听懂’车的语言,必须先尊重它的规律。”这是李彬带徒常说的话。在政府支持建成的“李彬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搭建起一套从基础到进阶的系统化教学体系,让每个徒弟都能在实践中淬炼真本领。
教学从最基础的零部件认知、工具规范使用起步,逐步延伸到动力总成拆解装配、车载网络系统故障溯源。李彬摸索出清晰的培育节奏:前6个月主攻基础认证,确保徒弟通过职业技能初级考核;1年内聚焦动力总成拆装,组织参与“昭化青年技工技能比武”以赛促学;2年时间专攻复杂故障诊断,助力徒弟申报中级维修工资格。“教材里的‘干条条’不好懂,李师傅就把课堂搬到实训车间。”徒弟王强回忆,讲解发动机正时系统时,李彬会带着大家拆解退役发动机,对照“零误差装配标准”反复练习,直到每个人都能通过政府第三方评估。
这种“培训—认证—实践”的闭环培养模式,让技艺传承有了标准化路径。昭化区人社局数据显示,通过此模式培育的技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认证平台,企业保障实训资源,我们只管专心带徒。”李彬说,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0余场,覆盖园区技工300余人次。
传思维:从“会操作”到“会思考”的能力跃升
“故障是车辆出的‘考题’,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答对’,还要读懂‘出题意图’。”当徒弟们技术功底日渐扎实,李彬将培育重点转向思维锻造,打破经验主义的桎梏。
在维修车间,李彬从不直接给出故障答案,而是带着徒弟拆解案例逻辑链。一次,一台新能源汽车频繁出现动力中断故障,徒弟们按经验更换了多个零件仍未解决。李彬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引导大家:“先分析动力传输路径,再排查每个节点的信号反馈,想想故障背后的共性问题。”在他的启发下,徒弟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是某传感器设计缺陷导致接触不良,不仅解决了眼前故障,还提出了优化安装角度的改进建议。
“技术之路不是模仿,而是理解;不是重复,而是优化。”李彬始终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攻坚疑难故障时,他常抛出“如果是你设计这个系统,会怎样避免这个故障?”的问题,激发徒弟从设计源头思考解决方案。他常提醒徒弟:“车辆技术不断进化,维修思维要是停滞了,迟早会被行业淘汰。”
思维革新催生创新活力。在李彬的引导下,徒弟们逐渐养成“发现问题—分析根源—优化方案”的自主思考习惯,先后提出10余项技术改进建议,其中3项被企业采纳应用,有效提升了维修效率和车辆稳定性。
传理念:从“有匠才”到“有匠魂”的精神升华
“技术决定你能走多快,品格决定你能走多远。”这是李彬带徒的核心信念。在技术与思维赋能之外,他更注重职业精神的传承,让徒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塑造高尚品格。
“我们修的不仅是车,更是客户的信任,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李彬常这样告诫徒弟,将“诚信、尽责、精进、共享”的职业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看到徒弟快速解决难题沾沾自喜时,他会及时提醒:“技术之路没有顶峰,要永远保持初学者心态。”当团队面临复杂故障久攻不下时,他又会鼓劲:“难题是最好的老师,能逼我们走出舒适区。”
言传不如身教。每次维修作业,李彬都会把车辆清理干净,详细记录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遇到客户不理解的技术问题,他总是耐心解释直到对方明白。在他的影响下,徒弟们不仅技艺日渐精湛,更养成了沉稳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李师傅教会我们,修车既要技术过硬,更要守住良心底线。”如今已是车间技术骨干的徒弟陈磊说,每次维修完成后,他都会像师傅那样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如今,李彬培养的28名徒弟中,22人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成为园区各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中3人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他带领的团队成为产业园技术标杆,还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搭建起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看到徒弟们能自信地站在客户面前,成为被信赖的人,就是‘传帮带’最珍贵的价值。”李彬说。
在昭化区,像李彬这样的帮带导师还有30余名,通过“葭萌英才培育行动”的政策扶持,已建成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各类技能人才500余人。这些青年技工扎根产业一线,用精湛技艺为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昭化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肖智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人才培育政策,优化“传帮带”机制,让更多技能人才在产业沃土上成长成才,为昭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杨黎明 廖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