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产业 >正文
工业强市向“新”“绿”“高”飞跃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0 18:35:35 作者:陈曦 编辑:李莹莹 责任编辑:付曦地

山东肥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持续发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肥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4亿元,同比增长6.1%。

走进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零碳智慧管控中心,巨型屏幕上跃动的数据流宛如钢铁工业跳动的“数字脉搏”,将原料场到转炉炼钢车间的全流程生产图景清晰呈现。

“每分钟这里能生成、监测50多万个核心数据,建立关系型数据模型170多个,时序数据模型110多个,达到了实时掌控运营状态,科学决策、智慧决策的效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航说。

当行业还在探讨“机器换人”时,石横特钢已构建起覆盖L1至L5级的五级智能化体系,将基础自动化控制、过程自动化、产线智能化管理等模块深度融合,形成全要素集成的智能生产矩阵。

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肥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精准把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黄金窗口期,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加速“智改数转”步伐。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肥城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1.7%,累计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等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15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个、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23家。

传统向“新”,“智改数转”激发新动能。而肥城新兴向“绿”,用锂电钠电产业链上“137家企业闭环发展汇聚成势”作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诠释。

走进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二十万吨锂电池物理法循环再生项目现场,一排排废旧动力电池整齐陈列,经过拆解、破碎等一系列工艺后,锂、镍、钴、锰等金属元素实现循环再生,锂回收率达国内顶尖水平,铜、铝等金属回收率更提升至98%。这不仅是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解。

前不久,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新增1条1万吨/年废旧锂电池回收生产线和1条1.5万吨/年锂电池废极片回收线,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随着这两条新生产线完成调试,公司已形成年处理2万吨废旧锂电池材料及3万吨锂电池废极片材料的能力,生产效率与工艺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说。

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在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的时代浪潮中,肥城大力布局新兴产业乘势崛起,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走进肥城蔚蓝科技产业园的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一颗颗钠离子电芯正经历多道精密工序陆续下线。这片忙碌的生产场景,不仅是一条电池生产线的运转,更是新能源产业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的生动缩影。

“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优势与极端环境适应性,正是破解新能源储能痛点的关键。”零壹肆公司董事长宋杰的话语,点破这项技术的产业价值。

依托原创性普鲁士蓝、白类正极材料量产技术,公司实现了从核心材料到电芯的一体化绿色制造,而2024年1月全球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的交付,更是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当行业还在实验室探索时,零壹肆已打通了量产工艺的全链条。

肥城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并非孤立存在。今年,肥城与潍柴动力战略合作,零壹肆公司与潍柴新能源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百亿级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国内首个万吨级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顺利推进……如今,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共纳入企业137家。

向“高”布局未来产业,肥城千兆瓦级“盐穴储能”解码能源变革。

中电建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李璐瑶 摄)

在中电建2×300MW项目现场,主厂房已经封顶,百余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与管网铺设。按照计划,明年9月这里将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独辟蹊径,利用地下近1300米深处的巨型盐穴作为天然储气库,总容量高达90万立方米,宛如在大地下埋藏了一座巨大的“充电宝”。

“我们的项目就像是一个‘电力银行’,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有效平抑电网波动。”中电建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经理徐荣徽说。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已成为肥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

在中能建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8座巨型储热罐体如巨人般矗立,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全面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首台套单机容量达350MW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年发电量可达4.6亿千瓦时。”项目副总经理姚以生说,项目利用空气作为储能介质,实现电能削峰填谷,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友好型电站。

如今,肥城新型储能产业已从零星布局到全面起势。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引进10亿立方天然气盐穴储气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熔盐储能、飞轮储能等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同时,规划建设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落地中储国能、首航高科等储能装备制造项目。一系列举措,犹如在新型储能产业的版图上精心布局,加快构建起集制盐建穴、盐穴储能、多元储能、储能装备制造于一体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条。

从“一粒盐”到“一度电”,肥城作为全国重要的井矿盐生产基地,在盐穴储能领域迸发强劲动能:中储国能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首航高科100MW超高温二氧化碳热泵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电建2×300MW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盐穴储能储气产业集群跻身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目前,肥城总装机规模3480MW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正加速崛起。

向“新”向“绿”向“高”飞跃,肥城工业强市动能强劲。前三季度,肥城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7亿元、税收34亿元,均保持泰安县市区首位。(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