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却处处热潮涌动,呈现出冬日项目建设的火热景象。各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奋战,抢工期、赶进度,以全力冲刺的姿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S35景礼高速公路襄南段建设现场,征迁保障工作捷报频传。工作专班深入群众家中讲政策、解难题,以务实作风赢得理解支持。目前征迁任务已完成八成以上,为这条“发展大动脉”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冬日暖阳下,襄南镇马家店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工人们正忙着进行人行道铺装、管网改造等作业,预计年底前全面告竣。这项工程将让搬迁群众实现从“有居”到“优居”的跨越,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在乡村振兴一线,襄南镇统筹推进的多元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祁家庄村和美乡村建设紧锣密鼓推进,巷道硬化、排水改造与绿化亮化同步实施;永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在三大片区协同推进,调蓄水池、输水管网加快建设,将有效保障万亩良田稳定灌溉;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既筑牢了生态屏障,又提升了土地效益,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
同样,通渭县温泉开发项目正以“火力全开”的态势加速推进。这座承载着北魏《水经注》记载与红军长征记忆的“西北第一泉”,即将迎来华丽蜕变,成为集文旅、康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
作为项目的“门面担当”,门户游乐区三大核心工程同步取得突破。公共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室内装修进入收尾阶段;汤池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温泉生态公园)已完成消防、水电、停车场及景观基础施工,计划于11月底建成;潮玩游乐设施项目已完成设计,正积极招商引资。
整合红色文旅与陇中农耕资源的康养核心区建设成果丰硕。温泉村产业道路已于6月底竣工,实现了区域交通路网的升级;陇上神泉基础设施项目(含露天浴场及红军泉私汤别院)已完成大量基础工程,年底前将完成主体建设,重现红色记忆;3A级景区基础设施、农特展销馆均进入装修阶段,预计近期投用;设施农业项目中的日光温棚与采摘园建设提速,即将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农耕采摘体验。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沿汤池河实施的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牛谷河生态护岸、6千米沟道治理,2620亩生态加密栽植全面收官,绘就了“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底色。配套服务全面升级:耕读栖园餐饮、维也纳酒店已相继开业运营;水疗中心27座汤屋全部竣工投用,结合“中医+温泉”康养模式,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休憩体验。
入冬以来,通渭县紧盯各重点项目年终冲刺的关键期,成立工作专班,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坚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建设”,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持续火热、稳步推进,为来年的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力量。(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许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