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荒地变花海 直播带货“香”满全国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1 18:47:06 作者:陈曦 编辑:赵晓娜 责任编辑:高云良

“家人们凑近看!这国华‘大狮子头’,花瓣层层叠叠比拳头还大,带着晨露的清香,现在下单当天采摘、全国包邮!” 初冬的山东曲阜姚村镇下地村,2000平方米的温控大棚里暖意融融,金黄、粉红、雪白的菊花竞相舒展,53岁的村民刘根民架着直播支架穿梭花丛,手机屏幕上“下单”“回购”的评论滚动不停,直播间在线人数稳定在百人以上。

刘根民的菊花大棚里种满了“国华”“盘龙”“独本”等10多个优质品种。 (王晓丽 摄)

镜头扫过之处,一簇簇菊花顶着晶莹露珠,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齐腰的荒地。“看着邻村靠特色种植赚了钱,我就琢磨着把家门口的荒地利用起来。”刘根民一边调整直播角度,一边跟观众唠起创业初衷,“一开始啥也不懂,白天泡在农技站学管理,晚上对着手机查品种资料,硬生生把荒坡改造成了‘聚宝棚’。”

如今,刘根民的大棚里引进了“国华”“盘龙”“独本”等10多个优质品种,菊花产量从最初的5000盆跃升至2万盆以上。更让他欣喜的是,直播带货彻底改变了“依赖批发商压价”的困境。“现在通过直播销售,利润翻了一倍!”深夜12点,大棚里依然灯火通明,刘根民和妻子正对照订单清单核对发货地址,“‘双十一’期间光抖音、淘宝直播间就卖了3000多份,北京、上海的回头客占比超40%,今年年收入肯定能突破7万元!”

刘根民在菊花大棚里直播销售(王晓丽 摄)

菊花产业的兴起,不仅让刘根民成了镇里小有名气的 “网红达人”,还带动了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根民这儿上班,走路 10分钟就到,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正在打包菊花的村民况彩芹笑着说。刘根民表示,下一步计划扩大种植规模,招聘更多乡亲参与栽种、养护、直播辅助等工作,让大家一起分享“美丽经济”的红利。

“一朵花能带动一个村!”下地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友站在大棚外,望着连片的花海满怀憧憬,“我们已经规划建设菊花主题观光园,配套建设研学教室,未来要把菊花种植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村民既能靠种花赚钱,又能吃上‘旅游饭’,让‘下地菊花’成为村里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曲阜市按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思路,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做大做强粮油玉米、蔬菜食用菌、林果花卉、中药材等“八大产业链”,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市涌现出了“圣府第”“尼山红”“丑果果”“闻春礼”等农产品企业品牌,培育出了“圣府粮仓”小麦、“金晶蜜”小西瓜、“泽润圆”莲藕等一批“明星”农产品,促使生产特色化、多元化的优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曲阜市将开展品牌培育行动,建立“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依托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建设“曲阜农品云展厅”,实现线上年货节、采摘节、直播节常态化;推动更多“圣府味道”走向全国,让品牌溢价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王晓丽 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