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辽宁大连瓦房店市西杨乡许家村的地瓜粉加工车间里,却涌动着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象。
走进车间,扑面而来的是地瓜淀粉的清甜与沸水的氤氲水汽,工人们身着工作服,动作麻利干脆。漏粉、捞粉、洗粉、搭粉、上架……一连串娴熟的动作衔接有序;车间外的晾晒场里,工人们默契配合,将冷却后的粉条整齐搭在晾晒架上,一杆杆、一排排,在初冬的暖阳下,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光泽,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相映成趣,成为许家村初冬时节最动人的独特风景线。

粉条晾晒(邓钦予 摄)
西杨乡许家村位于瓦房店市西北方向35公里处,全村总面积10.7平方公里,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地瓜等农作物。村民为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自主搞起了地瓜粉生产和粉条加工项目。凭借地道的品质和优良口感,清香筋道、色泽透亮的红薯粉条已远近闻名,许多消费者从长兴岛,驼山等地慕名而来到许家村进行粉条加工,全村年产粉条80万斤左右。
以粉条加工为产业抓手,西杨乡正通过不断优化加工流程,推动产品品质升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以大连国朋薯业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专门从外地聘请漏粉师傅,提升粉条质量,晶莹剔透的粉条从许家村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产业兴则乡村兴。除许家村外,西杨乡谭家村、周山村紧跟粉条加工产业发展步伐。如今,西杨乡年加工粉条105万斤,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不仅擦亮了瓦房店乡村特色产业的亮眼名片,更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新动能。(记者 王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