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改革拆掉“篱笆墙”,金融打通“输血管”,产业构筑“生态圈”,一只小玩具转动了内陆县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齿轮。河南省新野县以政务改革为支点,以产业链为抓手,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实现“全年红”,为打造“中原玩具制造之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初冬的豫南大地,寒意渐浓,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却一派火热:注塑机隆隆作响,智能机器人穿梭有序,印着“明迪”“磊宝”等品牌的积木玩具装箱发往全国乃至全球。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7年前还是农田的土地,如今已集聚42家玩具企业、50余家配套厂商,形成年产值近10亿元的完整产业链,为聚力打造“中原玩具制造之都”铆足了后劲。
跨省通办破除地域壁垒
“在澄海提交材料,3天就拿到新野的生产许可证,像在本地办事一样方便!”位于广东省的原汕头市澄海区明极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玉杰的感慨,道出了新野政务改革的成效。作为全国玩具产业重要集聚区,澄海有6万余名新野籍务工人员,两地产业协同需求迫切。然而,传统异地办事流程曾是阻碍企业落户的“隐形壁垒”。
为破解这一难题,新野与澄海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梳理出12大类115项高频事项,涵盖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生产许可等全流程,通过“线上专栏+线下专窗”联动,实现“异地收件、远程核验、协同审批、邮寄送达”闭环,企业办事时限缩短60%以上。目前,新野已与10省市18个县区建立合作,将207项服务纳入通办清单,并针对玩具产业特点优化8项特色流程。
新野还创新推出“专属管家”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领域跨省帮办代办服务,“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让企业落地无忧。2024年以来,已有10多家玩具企业通过这一机制落户新野,带动模具、注塑等配套企业集聚,形成跨区域产业协作生态圈。
新野县以“跨省通办”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新野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副局长孟显博表示:“我们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推行研发鉴定、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环节政务服务,让外地企业落户‘零障碍’,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金融创新浇灌玩具企业
“300万元贷款3天到账,没抵押、没评估,正好赶在旺季前完成设备升级。”王瑶是南阳智能达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打量着车间里新升级的11台智能设备,他算起了“改革账”:新生产线投产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一半,加速了资金回笼,也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这场“及时雨”,源自新野县创新推出的“玩具贷”。针对中小玩具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共性难题,当地政府联合工行等金融机构,砍掉传统信贷的抵押、评估环节,仅凭营业执照和财务流水即可放贷,最高额度300万元,随借随还且无违约金。“玩具贷”推出以后,以其额度高、利率低、审批快、期限灵活等优势,迅速获得了玩具企业的青睐。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设备更新,还是技术研发、市场拓展,都能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力帮助了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
金融赋能不止于“贷”。新野开展“政府陪行长走企业”“金融会客厅”等政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预先授信+白名单”机制,引导银行开发符合玩具企业需求的续贷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冲刺四季度、确保“全年红”。
链群锻造激发产业竞争
在南阳市明迪玩具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一块ABS塑料颗粒经注塑、移印、装配等28道工序,变身成为售价百元的益智积木。受益于新野县委、县政府“主新特”三大产业发展战略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家2019年落户的企业,如今已建成26条自动化生产线,拥有各类配套生产设备1000余台,年产值达3亿元,并带动10多家玩具及配套企业先后落地新野。
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压舱石”。当地以南阳市明迪玩具有限公司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1200亩的玩具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引进河南磊展科技有限公司、南阳中跃科技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构建起“研发设计—模具—注塑—移印—质检—包装—电商销售”的全链条体系。
创新驱动让产业链韧性十足。南阳市明迪玩具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玩具协会,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心,通过与园区内多家企业签订原材料供应合同,实现了产业链的内部循环。“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年产9500万件的环保包装项目,投产后可带动产业链再增5亿元产值。”南阳市明迪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果指着在建的钢构厂房说。这条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之路,正让新野打造“中原玩具制造之都”的蓝图愈发清晰。
行走在这片热土上,但见“梧桐树”枝繁叶茂,一辆辆满载玩具的货车驶向全国,更驶向全球——中原腹地,“玩具之都”正拔节生长。(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