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这片热土,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创赋能,激活产业升级“智变”引擎

新生产线落成典礼 (王晶 摄)
近日,走进黄梅龙源石膏有限公司的粉体工厂,一条新建的气流输送分级及改性生产线已安装就绪,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投产前最后的调试。这条看似寻常的生产线,却是企业撬动高端市场的关键支点。
“我们重点攻克了外分级系统高转速稳定运行、改性系统智能化精准配比两大技术瓶颈。”公司研发工程师魏鑫算了一笔账:“经过这套系统深加工,天然硬石膏粉体的附加值将从每吨百元级跃升至千元级,应用领域也将从传统建材,一举拓展至高分子塑料、橡胶、涂料等高附加值化工领域。”

黄梅龙源公司 (王晶 摄)
作为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天然硫酸钙生产加工企业,黄梅龙源公司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并于2023年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黄梅龙源公司的“智变”并非孤例。在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其研发试验中心牵头攻关的“高柔性抗干扰机器人电缆”,历经数万次试验仍实现信号零误差传输。研发经理胡旻介绍,这款电缆可在零下40℃至80℃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精领域,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科普达高分子材料 (王晶 摄)
“高柔性抗干扰机器人电缆”项目总投资80万元,由科普达提供关键材料支持,黄冈应急管理技术学院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验证,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首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未来将以每年10%—20%的增速稳步增长。

科普达生产车间 (王晶 摄)
黄梅县科技和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军指出:“我们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措施,系统深化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据悉,黄梅近三年已累计兑现技改奖补资金超过3000万元,推动286家企业与高校实现精准对接,成功落地合作项目62个。
绿色转型,走好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升级的“加速器”,那么绿色转型便是其面向未来必须答好的“必答题”。

独山镇循环经济产业园鸟瞰图 (王晶 摄)
在黄梅县独山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利泰铸造的金属废渣再生项目工地上钢构厂房拔地而起,建设热潮扑面而来。
这个总投资过亿元、年处理5万吨金属废渣的项目,建成后将彻底终结企业每年耗费数百万元将废渣外运处理的历史,真正实现“变废为宝”。“项目将形成从废渣处理到熔炼铸造、精深加工的全闭环生产体系,仅原料成本一项就能降低30%。”公司总经理何宝钧介绍。
“我们聚焦循环经济,引进和培育更多绿色制造标杆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升级。”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丹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到2026年将园区产值突破20亿元,全力打造鄂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
在位于小池滨江新区的华中绿色印染产业基地,只见污水处理、热电联产等配套项目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热电联产项目作为杭州热电集团投资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小时供热量可达700吨以上,能为园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低成本的热力保障。
“集中供热不仅能将能源利用效率提升20%以上,还能减少燃煤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副镇长程细龙表示,未来,小池还将继续围绕“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完善园区基础配套,着力把绿色印染产业园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推动印染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产业融合,构建集群发展“生态雨林”
产业融合化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更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在湖北纱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加紧完成订单。
作为黄梅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曾面临产业链不全、附加值低等挑战。得益于小池省级开放开发战略的加持和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黄梅精准定位现代纺织与绿色印染,推进补链强链:加快推进华中绿色印染产业基地,补齐印染产业短板;黄冈美誉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向设计、品牌端延伸;湖北纱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补强生产链;盛美纺织、卓达印染、文发布业等重点项目落地,打通了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成衣的全产业链,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目前黄梅已集聚107家规上纺织企业,连续八年入选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正全力打造鄂东纺织产业新高地。
“选择黄梅,正是看中了这里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我们的原材料可以在隔壁栋楼生产,我们的产品出门就能供给园区内的下游企业。”湖北欣盛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邻里关系”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物流和沟通成本,让我们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响应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黄梅光通信材料产业重点项目之一的欣盛达,主要从事水电管材、塑料制品和电线电缆的全产业链生产与线缆机械设备的研发。
在光电通信材料领域,融合效应同样凸显。黄梅积极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精准培育光电通信材料这一新兴产业。深化与省长投等省属平台的合作,扎实做实“光谷第九园”小池科技产业园。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园区内奇迹般地形成了从上游的导体绝缘材料,到中游的光纤线缆,再到下游的通信电气设备的全产业链闭环。
“产业融合的核心在于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目标是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黄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光电通信材料、现代纺织和绿色印染等主攻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融合等方式,两个百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吴慕枫 郑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