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生态 >正文
新疆库车市:老街区里藏着新花样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4 19:17:17 作者:查燕荣 编辑:吴一良 责任编辑:杨玉

“十四五”时期,新疆库车市在保护老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立足“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街”总体定位,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改造,丰富旅游业态,以沉浸式旅游氛围,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实现民生改善与文旅升级双驱动。

游客漫步在热斯坦街道(王陇江 摄)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的非遗工坊里,从成都来到新疆创业的设计师陶丕顺正和同事们完善体验项目。这里曾经是闲置的旧粮仓。在当地和宁波援助的支持下,集纳了14个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改造成为集展览、体验、购物于一体的非遗工坊,陶丕顺和团队来负责运营。

陶丕顺说:“我们现在引入了设计团队,把一些非遗的作品做成龟兹非遗的礼盒,把它推到市场上去,也打造了一个直播间,也会带一些新疆的物产,希望能够成为龟兹文化的旅游必打卡的一个地方。”

库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起,库车市展开“拯救老屋行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精提升,重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肌理,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展示馆。改造后,长约1公里的主街——热斯坦街与清城巷、花帽巷、门巴扎、击鼓巷4条小巷组成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有着十多年设计经验的陶丕顺就参与了很多街区的设计,门巴扎因过去木匠门汇聚在此制作销售门窗而得名。陶丕顺围绕门、窗、柱、纹饰、木制工具五大主题,发掘原有文化特色,打造成文旅打卡地。

库车市在名城保护、民生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2025年被列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街区巷内植入特色餐饮、民宿、旅拍等业态,店铺数量增加到近300家,新增摊位1000多个,涵盖29类旅游业态,带动辖区16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吸引包括陶丕顺在内的60多名其他省市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参与老城改造、见证老城的新生,陶丕顺今年在热斯坦街区开了这家咖啡馆,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同时还开办了一个老物件博物馆,一件件老物件讲述着老城的过往和库车的多元文化融合,吸引着不少的游客。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37咖啡主理人吾普尔·艾力说:“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的营业额大概3000元左右。我就是在库车老城长大的,以前的好多居民都不在这住了,但是老城改善后,人是越来越多了,旅游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我也是今年买了一套房、买了车,还有一些存款,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十四五”时期,库车市通过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各民族共建共创紧密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底线保护与活化利用紧密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施与宣传展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法制保障与建设实施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老城游客集散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展厅、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龟兹乐舞体验馆建成开放,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完成提升改造,人民文创西部研究中心落地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项目库,龟兹小巷、高台民居、探访路、门巴扎、花帽巷等成为新一轮游客打卡地。举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12周年纪念活动、第三届龟兹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第八届龟兹学年会等文旅盛会,成功上榜“中国文化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自治区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

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办公室主任晋雪宏说:“未来五年,我们将完善保护区内绿化空间、公共活动空间、排水、供热、燃气等相关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品质,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寻找城区发展的突破点,打造历史城区特色品牌,实施保护型的开发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和产业,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力争打造升级为5A级旅游景区。”(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王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