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合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锚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基层改革试验地、黄河流域社会治理样板县”建设目标,以“三个突破年”活动为抓手,深耕产业创新、强化项目驱动、深化城乡融合、厚植绿色底色、激发改革活力,交出了一份“经济提质、民生提标、生态提效、治理提能”的美好答卷。
预计2025年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年均增长6.2%,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亿元,是2020年的1.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326元和19698元,较2020年增长30%和40%。
聚焦项目强引擎
合阳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全方位协同,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稳”。项目蓄势增动能。五年来,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00个,总投资852.02亿元,完成投资616.31亿元。澄合西卓煤矿、历史文化博物馆、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268个项目建成运营。精准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储备,累计签约项目127个,实际到位资金445.36亿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要素保障强支撑。整合涉农资金9.49亿元、专项债15亿元,盘活闲置土地1200亩,撬动社会资本累计200亿元。经开区入列《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建成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3户,承载能力提升40%,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闭环管理提质效。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工作机制,创新“容缺受理+承诺制”“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建立“问题直通车”平台,累计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堵点问题320个,项目落地持续彰显“合阳速度”。
聚焦产业固根基
合阳县坚持“传统产业不丢、新兴产业快育”,积极推进“双千一百”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37.43亿元增至41.68亿元,年均增速15.27%。传统产业步伐稳健。以“智能+绿色”转型为突破,煤矿设计产能达到1115万吨,6座煤矿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新突破。西卓煤矿500万吨产能核增获批,转为正常生产矿井,配套建成智能化选煤厂,年新增产值15亿元。同步推动“煤电联营”,清洁煤转化率达85%,让“黑色资源”释放“绿色效能”。新兴产业扩容增量。抢抓“双碳”机遇,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稳步推进,合阳县聚土尚能发电有限公司100兆瓦、华润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230兆瓦等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容量981.6兆瓦,年发电量超12亿度;经开区入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陕西合阳风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煤机配件—整机制造—运维服务”全链条。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52户,规上工业企业39户。创新驱动持续强化。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定点帮扶优势,创新“三团两站一队”模式,柔性引进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助力团,累计推广实用技术60余项,栽植阳光玫瑰、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130个。校地共建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成为西北地区葡萄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聚焦城乡促融合
合阳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构建双向互促、优势互补的城乡要素循环体系,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共同富裕的全域振兴新路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累计投入17.5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复审。新建改造市政道路2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7.4万平方米。诗经运动公园、历史文化博物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彰显文化底蕴的“新地标”,星级公厕、口袋公园、便民市场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15分钟生活圈”更加便捷。特色农业提质发展。因地制宜建成以红提、苹果、花椒、红薯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基地51万亩,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代表的特色养殖基地71个,以乌鳢、罗非、莲菜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基地2.7万亩。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121个,坊镇、黑池镇入选省级乡村示范镇,合阳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合阳苹果、合阳红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2万元、年均增长8.5%。文旅融合赋能增效。倾力打造“伊尹故里·诗经合阳”品牌,洽川景区、福山景区获评“陕西黄河100景”。连续举办洽川旅游文化季、“方寨红”樱桃节等宣传活动,提线木偶戏登上央视《一鸣惊人》,《黄河岸边过大年》系列宣传片全网播放量破亿次。“十四五”累计接待游客14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82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
聚焦生态亮底色
合阳县推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互促共进,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环保攻坚成效巩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连年排名全市前列,率先在全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获评全省“双碳”试点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生态修复效益显现。聚焦建设黄河生态核心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通过“一退二限三还”措施,湿地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建成43公里黄河西岸生态廊道,湿地鸟类增加到200多种,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黄河画卷。绿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林下经济5万亩,推广“菌药粮”立体种养模式,培育出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新业态,依托湿地资源打造“黄河生态客厅”,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聚焦改革提效能
合阳县聚焦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探索出可复制的治理经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构建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达到1572项,12345便民服务热线、集成管理网格化办结率达97.44%。推行“一业一证”“证照分离”改革,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3万户,年均增长14%。基层治理显著提升。大力推广“一核五会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健全“一张网格、一块阵地、一份清单、一套机制、一个系统、一个说事日”体系,实现矛盾化解率91.8%、群众满意度98%。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化“雪亮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案件办结率100%。新池镇获评全国文明镇。民生服务精准有力。五年来,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超过80%,累计投入163亿元实施44项民生实事。新建天合园小学、九龙小学、武帝路幼儿园等学校,新增学位9000余个,高中教育质量稳居全市前列,6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老年养护院等项目建成投用。社会救助精准覆盖,发放救助金3.5亿元,惠及5万余人次。养老与社会保障有力,发放救助资金2.9亿元、残疾人生活补贴5510余万元,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记者 李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