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民生福祉的“连心桥”。“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群众期盼为根本标尺,在路网攻坚建设、管护迭代升级、服务精准提质中主动担当、实干作为,全力铺就民生改善、产业赋能、振兴提速深度融合的“幸福交通线”。
初冬时节,走进开鲁县公路客运站候车大厅,暖意浓浓。2023年12月新客运站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清晰的线路信息屏、舒适的候车座椅,为旅客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的候车环境,让群众归家或启程的脚步更加从容、安心。
“现在乘车环境越来越好,车厢内干净整洁,等车时大家都自觉排队,服务也好。上哪儿去真是既方便又舒心。”正要出行的旅客李媛媛满意地说。
优质服务,彰显为民初心。为了让群众拥有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开鲁县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运输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十四五”期间,开鲁县主动求变,鼓励企业积极淘汰燃油车,新能源车辆占比七成以上,并在每天固定时间、班次和线路的发车基础上增加班次和车辆,开通灵活班次,同时将票价下调15%至20%,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绿色。
“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是我们的经营之道,以惠民举措和优质服务赢得口碑、吸引客流、塑造品牌,是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十四五’期间,我们的客运班线增至31条,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持续扩展农村公路网通达深度。”开鲁县公路客运站站长王雪松介绍说。
“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强县的发展实践中,开鲁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铁留痕的韧劲争项目、促项目、成项目,全力以赴推进交通项目建设,持之以恒打通县域经济发展“大动脉”。2022年,困扰了开鲁县麦新镇义和沙拉村及沿线四个村3600多名群众多年的水泥路升级为柏油路,路面从4米拓宽至6米,提升交通效率,带动农产品流通和乡村经济。
“道路升级,不仅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更顺畅,还带动种植和养殖产业发展。像我们村的玉米、红辣椒比原来一吨能多卖二三十块钱。”麦新镇义和沙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宫佳军说。
麦新镇全发村至台河口枢纽公路全长18.4公里,是开鲁县西部公路网中重要的出口公路,也是全县重要的防汛道路,公路辐射区域内耕地面积约3.98万亩,建制村通双车道升级改造让麦新镇西部4个村农产品收益年提升600多万元。
建一条路,富一方人。开鲁县聚力打通出行壁垒,延伸致富道路,将交通的“民生路”变成发展的“快车道”。全发村至台河口枢纽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是县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开鲁县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建养并重、管养结合”长效机制,路域环境持续向好,进一步优化道路通行环境,不断提升通行质量,全力保障群众脚下的民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全县公路总里程2682.2公里,全县12个镇(场)全部实现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17个行政村、45个农牧林场、139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其中98个行政村实现通双车道公路,通双车道建制村占比45.2%,形成了以G303、S304线贯穿东西,S208线贯穿南北的国省干线路网及三横三纵的路网框架,在大格局的交通框架里,454条乡村公路应运而生,“内畅外快”的交通网络体系让开鲁县境内“半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
“展望‘十五五’,开鲁县发展将紧扣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围绕‘构建外联内畅、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定位,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交通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开鲁篇章当好开路先锋。”开鲁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勇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秦英 刘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