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正文
为低空治理装上“智慧之翼”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6 17:19:53 作者:曾庆华 编辑:赵晓娜 责任编辑:付曦地

11月10日傍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黄金湖岸景区,一架未经报备的无人机悄然升空。然而,它刚刚进入低空,便被低空侦测设备精准锁定。几乎同时,指挥员轻点鼠标,下达“一键起飞”指令,附近无人机巢的警用无人机应声升空,如同敏锐的“空中哨兵”,迅速飞赴目标空域进行拦截与查证……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湖州市公安局构建的“低空智治”安全防线日常运作的一幕。

面对低空经济时代无人机广泛应用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今年以来,湖州市公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以低空警务为突破口,构建起一套“智慧、高效、协同”的低空治理新体系,为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安全防线。 

打造低空“最强大脑”

走进湖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无人机岗指挥员正在进行警情处置演练。当突发警情发生,他在智慧应用端轻轻点击“一键起飞”,附近的无人机巢便能自动计算最优航线,迅速升空抵达现场,并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建立61个智能警用无人机机巢,实现“1分钟起飞、2分钟图传、3分钟到达”的快速响应,极大提升了处警效率。

湖州全市公安机关无人机实战应用比武现场 (方金华 摄)

为让低空“透明化”,湖州布下了“天罗地网”。全市建设的49台Remote ID(远程识别)感知基站,如同为城市低空装上了“火眼金睛”,能够对低空飞行目标进行全天候、全空域的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和稳定跟踪。

湖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未经报备的“黑飞”无人机,还是进入禁飞区域的航空器,系统都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其信号、定位其轨迹,彻底改变了以往“看不见、抓不着、管不住”的被动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登记2159台品牌类无人机,2103位持有主体信息,均已落实静态管控。

不仅如此,湖州市公安局更将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空中哨兵”装上“智慧脑”。开发应用的“人车识别”“人流识别”“烟火识别”等多种AI算法,让无人机传回的海量数据变得“能看懂、会思考”,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强大智能支撑。 

无人机化身“全能卫士”

太湖水域的非法捕捞、偷排偷放,深山密林间的盗伐林木、非法狩猎,这些行为往往隐蔽性强、发现难、取证难。如今,搭载高清变焦相机、热成像仪和多光谱传感器的警用无人机,成为生态巡护的“空中尖兵”。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无人机生态巡防3000余次。

民警使用无人机开展实战侦查工作 (方金华 摄)

“无人机可对广阔的水面、复杂的林区进行常态化自动巡查,通过AI识别可疑船只、人员、车辆,实时产生预警并回传高清影像证据。”巡特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次飞行巡查的效率,远超数十名警力地面巡查一天的工作量,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

在环境监测领域,无人机将监测模式从“抽样检测”推向“全域感知”。搭载高精度检测设备的无人机,可对重点区域进行网格化巡航,实时生成包含多种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报告,为精准治污提供了新利器。

在应急救援中,无人机更是大显身手。今年9月,湖州市吴兴区一位七旬老人走失,警航战队快速响应,仅用时3小时就发现踪迹并寻回走失老人。湖州市公安局构建全市警用无人机“1+7+N”指挥调度体系,创新“红外鹰眼”等技战法,织起高效的空中搜索网。今年以来,已成功协助寻回走失群众84人,找回成功率高达100%。

织密多元“治理网络”

低空治理非一家之事,需凝聚多方合力。

今年3月,长兴县和平镇突发山火。由于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救援人员一时难以抵达。危急时刻,长兴县公安局在“空中义警”群发出求助。不到1小时,“蓝箭义警队”6架植保无人机火速增援,化身“空中消防员”,成功找到并扑灭20余处起火点。

今年以来,湖州市公安局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打造“空中义警”队伍,目前力量已达80人。“空中义警”创新开发日常巡查、情报搜集、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累计参与山火救援、禁种铲毒、河道巡查等任务场景120人次。

同时,警政协同不断深化。湖州市公安局与应急管理、消防、综合执法等部门紧密协作,通过湖州市公安局智慧应用平台共享全市无人机资源,实现了资源复用和效能最大化。

此外,湖州市公安局还联合安邦护卫、湖州移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低空警务联盟”,并建立无人机安全教育实训中心,面向全市开展安全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超300人,共同筑牢低空安全堡垒。

湖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低空智治”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治理效能,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营造更安全、更有序的空域环境,让科技更好赋能城市管理和美好生活。(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