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正文
云南“十四五”财政工作: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6 17:19:54 作者:郑义 编辑:赵晓娜 责任编辑:高云良

11月24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工作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十四五”期间云南财政部门围绕全省发展大局,积极作为应对多重冲击,发挥重要作用,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一敏出席,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财政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椿元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财政部门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围绕“3815”战略目标,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资金效能,用“五个更加”概括工作成效。资源统筹上,加强收支管理,财政运行平稳有序,收入总量稳中有增,支出力度持续增强,积极争取中央政策,保障能力提升。政策落实上,完善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财力支持乡村振兴等重要部署,加强财政金融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民生导向鲜明,加大民生投入,优化管理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风险防范有序,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协同防范其他领域风险。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税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效能,下一步将谋划未来财政政策,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五个财政”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作贡献。

在记者提问环节,就“十四五”期间云南财政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的问题,苏建宏说,过渡期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通过强统筹与促撬动双轮驱动,构建多元保障格局,财政资金投入大,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通过兴产业与促就业双向发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支持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通过严监管与重绩效双管齐下,提高资金使用质效,构建管理机制,完善绩效机制。下一步,将从提高政策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记者就云南财政部门支持“三个定位”建设的措施和成效的提问,王椿元介绍,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方面,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保障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根基;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方面,构建资金、制度、改革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推动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方面,大力支持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促进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就记者关注的“十四五”时期云南省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杜一敏说,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解决群众“急的事”,在就业和应急救灾方面采取措施;加力解决群众“难的事”,保障最困难群体生活;努力解决群众“愁的事”,聚焦“一老一小”,在养老和生育支持及托育教育方面发力;推进办好群众“盼的事”,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下一步将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就“十四五”期间云南推动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联动的做法和效果的记者提问,苏建宏说,积极构建“财政 + 贴息 + 担保 + 基金 + 保险”的财金协同联动服务体系。在“财政 + 贴息”方面,落实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在“财政 + 担保”方面,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帮助“三农”主体和小微企业纾解融资难题;在“财政 + 基金”方面,构建政府投资基金运作体系,撬动社会资本;在“财政 + 保险”方面,立足高原特色农业特点,开发特色农产品保险。下一步将深化协同联动,提升财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就记者提问的云南省财政部门推进《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五个财政”的实施意见》的措施时,王椿元介绍,“五个财政”是目标也是问题导向,针对云南财政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健康财政”建设方面,夯实可持续基础,加强资源资产统筹,控制投资规模;在“安全财政”建设方面,守牢风险底线,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债务风险;在“发展财政”建设方面,激活发展动能,完善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机制;在“民生财政”建设方面,强化兜底保障,科学制定民生政策;在“质效财政”建设方面,提升治理效能,在资金安排、统筹、管理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发力。(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