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订单“攥”在手 丰收不用愁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6 17:32:07 作者:陈曦 编辑:吴一良 责任编辑:高云良

早上8点,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西南庄村的西蓝花种植基地已一片繁忙。翠绿的花球饱满鲜嫩,在朝阳下泛着莹润光泽,工人们手持镰刀弯腰采收,利落的动作间,一颗颗达标花球便被整齐码入袋中。

丰收的喜悦 (李乐 摄)

“天不亮就下地了,手脚都不停歇,但心里踏实!这些菜早早就签了订单,收完直接拉去弘海食品公司,根本不用愁销路。”基地负责人贾秀明语气里满是底气。

据贾秀明介绍,以前种西蓝花全凭经验,丰收了却要四处找贩子。如今跟着订单走,采收时还有专人对接,彻底告别了“看天吃饭、靠市卖货”的焦虑。

“我们和汶阳镇100多户农户签订了长期种植合同,从选种阶段就介入,推荐耐储存、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品种。田间管理阶段,公司派4名技术人员驻点指导,从水肥管控到病虫害绿色防治,全程把控品质。”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收后的西蓝花24小时内将运往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清洗、切分、速冻等精细加工后,出口至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年出口量达1.2万吨。

“汶阳镇今年共种植了2万余亩西蓝花,现在正处于大规模的采收时期。我们大部分基地都是采用订单式农业的模式,不仅保障了农产品销路与种植收益,更有力推动了种植过程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肥城市汶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

从“先种后卖”到“订单先行”,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正是肥城市大力推广订单农业的直观体现。作为以契约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订单农业通过生产前明确品种、数量、质量等关键要素,为种植户与大市场搭建起精准对接的桥梁,让“稳订单、不愁卖”成为越来越多肥城种植户的常态。

在孙伯镇西程村,170亩“冰激凌”萝卜种植基地同样喜获丰收。绿油油的萝卜叶下,紫红色的萝卜整齐排列,工人们拔萝卜、去老叶、装网袋,田埂间的欢声笑语藏不住丰收的喜悦。

“这萝卜外皮紫红、肉质脆甜,咬一口像吃冰激凌,故名‘冰激凌’萝卜。今年是首次试种,亩产量达5000多斤,基本预订满了,预计能带来80多万元收入!”种植户尹涛举着刚拔的萝卜,脸上满是笑意。

这份丰收并非偶然,而是精准调研与科学种植为订单农业铺路的结果。据西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金征介绍,年初村集体组建考察组,先后赴山东寿光、河北永清等特色农产品产区调研,对比十余种萝卜品种后,最终锁定市场认可度高、溢价空间大的“冰激凌”萝卜。

为保障品质达到订单要求,村里还搭建“专家指导+专人管控”体系,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全程驻点,从选种、播种到水肥管理全程把关,安排2名村干部专职负责种植环节监督,确保每颗萝卜都达到生态健康标准。

收获“冰激凌”萝卜 (武因正 摄)

销路也能这么通畅,全靠“订单农业”早做谋划。“镇里早在收获前三个月就启动市场对接,一方面与济南、泰安等地3家大型商超签订收购协议,还敲定了发往北京、潍坊等地区的供货渠道,由收购商上门集中采收。”孙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慧敏说。

不仅如此,西程村还搭建了电商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同时还向附近的超市和散户零售,形成了多渠道销售格局,而且“冰激凌”萝卜价格相比普通萝卜高出数倍,靠着“订单农业”的保障,这紫色小萝卜成了村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年来,肥城聚焦蔬菜、水果等主导品类,大力推广“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农户与超市、食品企业、电商平台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同时组建了多支技术服务团队,全程指导农户按标准种植,同时搭建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让“订单菜”卖得更放心。(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董效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