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期间,山西人社系统聚焦稳就业、保民生、强人才、优社保主责,扎实推进就业优先、社保完善、人才提质、劳动关系和谐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十四五”目标任务,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根基、凝聚人才力量。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席兆平 摄)
11月2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山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建忠介绍“十四五”时期山西全省人社事业发展成就。山西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山西省社会保险局局长王涛、党组成员、山西省就业服务局局长孙四军,一级巡视员吴海亮,一级巡视员师广卫出席发布会并联合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山西始终把稳就业作为民生保障的关键支撑,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和服务效能,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230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目标区间内。通过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山西累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超9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5亿元。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专项服务行动,构建“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每年线上线下举办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超5000场,提高了供需匹配效率。依托地域特色和传统优势,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劳务品牌,形成“榆社古建工”等122个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超80万人。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山西稳步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保体系。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稳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运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提前一年实现省级统筹。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社保高质量参保行动,截至9月底,山西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41万人、582万人、675万人,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三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超2659亿元,待遇水平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断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和工伤保险待遇稳步提升。五级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一卡通”服务达111项,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满意度持续提升。
围绕转型发展,山西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提速发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深入推进知识更新工程,累计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7万余人;博士后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全省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15个,创新实践基地64个,累计招收博士后2505人,在站人数较三年前实现翻番。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全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589万人、196万人,比“十三五”末增长37%和66%。通过连续举办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共培育高技能人才3046人。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职称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事业单位招聘与岗位管理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截至2024年底,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756家、从业人员1.7万人、营业收入271.7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98%、73%、196%。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席兆平 摄)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收入分配和劳动保障领域,山西持续深化制度改革,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较“十三五”末提升26.5%。连续五年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为企业定薪提供指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收官,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深化集体协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等专项行动,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聚焦欠薪治理,山西出台《山西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动态清零欠薪线索、严打欠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山西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