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正文
竞速提质 射阳向新 | “十四五”回眸·县域新风采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5-11-27 11:13:13 作者:张伟伟 编辑:李莹莹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的历史坐标上,回首过往,县域经济百强县、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位次持续前移,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百强县,一个个标志成果记录下射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亮眼提气”的成绩单背后,是江苏省射阳县一以贯之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奋力勇挑大梁的担当与作为。眼下,射阳正锚定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追求,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实干实效的定力、敢闯敢试的魄力,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射阳新实践行稳致远。

现代化产业体系催生新动能

8月18日,总投资60亿元的京奕绿能新材料项目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在江苏京奕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行、千万支细纱飞速缠绕,车间不见人,自动化设备成了生产线上的“主角”。“项目一期引进280套国际先进的涡流纺成套设备,与传统环锭纺相比,纺纱速度提高25倍,用工减少80%,产品能耗降低20%。”公司负责人孔国庆介绍。

从去年11月打下第一根基桩,到今年8月启动生产线,作为省重大项目,京奕绿能新材料项目仅用9个月便实现了从开工到投产的惊人跨越,一期全面达产后将年产涡流纺新材料18万吨,新增销售40亿元,有力助推射阳乃至全省纺织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时间,标注项目成长的刻度;数据,见证升级发展的脉动。江苏京奕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无到有的嬗变,正是射阳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投身“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生动缩影。翻开“十四五”期间“成绩单”,喜看射阳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工业开票销售额从2020年年底的560亿元增长至2024年年底的804亿元,4年时间连跨3个百亿台阶,工业经济步履铿锵,“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稳定发展的根基愈加坚固。

工业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节点,射阳把准时代脉搏和前进方向,紧扣10条重点产业链,以项目建设为“主攻点”,以实体经济为“主抓手”,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远景、比亚迪、亨通、立讯等头部企业纷纷落子布局,千亿级新能源、500亿级动力电池以及百亿级高端纺织、光电显示等产业集群积厚成势、拔节生长。

新质生产力培育显现新成效

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最大增量”。从射阳风电装备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一窥,无论是可满足200米级叶片测试检测平台全面投入使用,还是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并网,抑或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成功下线,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都折射着科技之光。

近年来,射阳县接续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推进年、提升年活动,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80%,建成运行河德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北大拉曼研究中心等一批科创载体,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新纤维高端纺织先后创成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射阳以深化改革为牵引、为突破,稳步推进开发园区、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数字国资”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全市首家完成国家平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全省率先落地企业全生命周期体系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射阳县数据局获评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创新优秀案例单位”“数字赋能示范大厅案例单位”,射阳县社保“就近办”全国试点入选“中国改革地方典型案例”。

积蓄既久,其发必速。“十四五”期间,全县完成1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7家企业被认定“江苏省瞪羚企业”。

向绿色低碳进军塑造新优势

蜿蜒海岸线上,风电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新型“储能+氢能”及其装备制造等海洋经济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为射阳加快“向海图强”的鲜活注脚;潮起潮落间,“海上大风车”源源不断将强劲海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向陆地输送,年绿电产能达37亿千瓦时,铺展成射阳绿色低碳发展的壮阔底色……

蓝绿交汇,带来的不仅是席卷全域的产业变革浪潮,还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先机。2022年,建设射阳港零碳产业园被写入江苏省委30号文件、盐城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报告,成为省市重点推进的绿色发展工程。作为全市首批首家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先行先试,深耕“新能源产业+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场景应用”发展模式,先后成立全国首家零碳产业园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发布全国首个沿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市级地方标准,获批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

如何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优势在绿电,关键在绿电直供。为此,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创新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系统,入选江苏省首批新型电力系统试点。“目前,我们正全力推进220千伏绿电专属变电站建设,配套远景、亨通、龙源等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实现从发电、变电到输电、配电全流程‘绿电直供’。”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专班负责人吴祈诺介绍,此外,园区还开发了全国首个碳足迹实时核算平台,精准追踪产品碳排放热点,为企业优化设计、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供数据支撑。

从海上风电机组的日夜旋转到250MW远景射阳储能电站的智慧调峰,如今,绿电深深融入园区肌理,转化为吸引高端产业、赋能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总投资约50亿元的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顺利签约,蓝水海工、天顺(射阳)海工智造等27个在建拟建产业项目稳步推进,远景能源成功下线全国首台“碳中和”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中车新能源智造基地建成首个海上风电整机基地、年产超500套海上大兆瓦级叶片……

今年初,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作为全国惟一开发区代表入选中英绿色发展工作组,与德国慕尼黑探索建设“新能源产业友好城市”,其制定的零碳园区标准体系,通过与国际权威机构在线认证对接,成为最接近国际标准的中国样板——这不仅是射阳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更彰显着一座城市向“零碳”进发的雄心!(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张慎传 吴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