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潲水油如何变废为宝?四川成都新津企业的一个新项目破解了这一难题。
位于新津经开区的中地油油脂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项目试运行年产值可达3亿元
走进中地油油脂资源化利用项目基地,便能看到由中地油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地沟油提炼工业油脂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国内首台套“地沟油提炼工业油脂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高骏帆 摄)
生物质废弃油脂收集站就像是一个“资源汇聚中心”,源源不断地将收集来的地沟油、潲水油等集中起来。溶油坊里,专业的设备正有条不紊地对原料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的加工奠定基础。油罐区则整齐排列着巨大的油罐,储存着加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成品,保障着生产的连续性。
中地油油脂资源化利用项目由中地油(成都)环境治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四川中地油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自今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凭借高效的推进效率迅速完成主体工程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
作为区域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点项目,其投产后将实现年产5万吨工业油脂的产能规模,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四川中地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双梅介绍,目前项目已完善生物质废弃油脂收集站、溶油坊、油罐区等完备的配套设施,配备了搅拌加热釜、卧螺离心机等一系列专业设备,构建起“原料回收—加工处理—成品产出”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采用了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闭环生产线,通过数字化管控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效与洁净,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此外,企业还计划于今年底启动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的二期工程建设,将一期生产的工业油脂进一步深度加工为生物柴油,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形成“废弃油脂—工业油脂—生物柴油”的闭环发展模式,为城市污染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技术破局 “生物转化3L技术”实现变废为宝
地沟油、潲水油的收集渠道广泛,其中餐厨项目、企业、学校食堂单位是重要的来源之一。每天产生的大量废弃油脂,都被有序收集起来,运往中地油项目基地。
这种从源头收集的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废弃油脂流入非法渠道,保障了食品安全,还为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让资源回收利用的链条得以顺畅运转。
如何将地沟油、潲水油等令人头疼的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关键在于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转化3L技术”。技术是专门为解决城市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处置难题而研发的,实现了有机废弃物从“环境负担”到“绿色资源”的根本性转变。
“生物转化3L技术”以潲水油、地沟油、餐饮废油等为原料,借助黑水虻幼虫,通过精准的生物转化工艺,完成高效提炼与品质升级。在具体的转化过程中,原料中的废弃油脂可被转化为工业油脂,每吨工业油脂可减碳约2.3吨。
中地油(成都)环境治理集团董事长王金华还透露,工业油脂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车等交通工具,只需按10%的比例添加,即可实现90%的减碳效果,可为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生物柴油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生物航煤,其中80%可作为生物航煤的核心原料。生物航煤的应用将帮助航空业减少约80%的碳排放量,降低航空公司的碳排放税负担,高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要求。
王金华表示,中地油油脂资源化利用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区域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体系,为西南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能源产品。下一步,将推进项目二期建设,助力新津构建废弃油脂全产业链核心产区,为成都都市圈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记者 戚原 通讯员 高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