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发布会聚焦文山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山州委、州政府相关领导出席。
发布会上,文山州委书记赵国良介绍,“十四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七个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十四五”前四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绿色铝产能达343万吨,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全省一半,预计今年产值突破千亿元;三七种植规模居全国州(市)首位,综合产值达413.2亿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旅游旅居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花费大幅增长。
民族团结进步成效显著。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打造“石榴红”系列活动品牌,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平远片区“三区”建设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亮点,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和谐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超99.2%,农村、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率显著提高,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绿美文山建设成效突出,多个县(市)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改革开放活力迸发。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文山,多项案例入选国家级、省级典型,主动服务和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文山至蒙自铁路开工建设,富宁港将与平陆运河同步建成,口岸经济彰显活力,外贸进出口和口岸货值大幅增长。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显著,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不断增加,文山市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安全稳定局面巩固。统筹发展和安全,成功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创新基层治理和风险隐患排查机制,有效应对台风冲击,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应急管理部多次通报表扬文山成功案例。
党的建设扎实有效。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文山行动,树立“十种鲜明导向”,锻造文山干部铁军,建立抓落实闭环工作机制。
在记者提问环节,就记者关注的文山州促农增收措施与成效问题,赵国良表示,文山州围绕农民增收要务,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五问”,通过做强产业、拓宽就业、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丽乡村、守牢底线等措施,2024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增长37.3%。
就记者提问的文山州在持续壮大“三大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举措与成效问题,文山州州长马忠俊回答,文山州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促产业,全力培育壮大四大重点产业。资源经济上,摸清家底、盘活资源,谋划储备项目4089个、投资规模达1.2万亿元;园区经济集聚成势,7个园区贡献显著;口岸经济提速发展,形成“金色榴莲+银色铝品”的“金银组合”。
就记者提问的文山州贯彻落实“旅居云南”品牌部署及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的做法,文山州副州长刘䶮介绍,文山州分阶段走出特色旅居发展之路,强化品牌塑造、业态创新、项目攻坚,具象化打造旅游旅居品牌。
就记者关注的文山州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效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与成果问题,文山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称,文山州深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解决许多影响安全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创新推出基层治理“两张清单”,基层治理实现两个大幅下降。
就记者提问的文山州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措施与成效问题,赵国良表示,文山州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累计投入资金15.63亿元,建成4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突出党建引领、群众增收、守边护边。
就记者关注的文山州推进“健康文山”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成效问题,文山州副州长田燕介绍,文山州坚持强基固本、利民便民、合力推进,在办好群众身边的“好医院”、打造方便群众的“好场景”、营造健康宜居的“好环境”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就记者提问的文山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效与举措问题,文山州常务副州长李永忠表示,文山州始终坚持把营商招商作为“第一要事”来抓,全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贡献突出,未来将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
就记者关注的文山州抓好稳就业工作、促进群众扎根边疆、安心守边的措施问题,赵国良称,文山州坚持把稳住外出务工作为基本盘,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作为着力点,把鼓励创新创业作为增长极,推出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十件实事,在产业培育、创业引导、建好“小车间”、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发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