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积极探索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创新“水银行”模式,通过水资源“零存整取”与市场化配置,将分散水资源整合为可流动的“活资产”,实现了水资源高效流转和精准供给。
在肥城市水资源管理平台当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水银行”。它能实现将生产企业或其他主体零散的水权给存起来,然后再出借给有需要的主体,实现了水资源的零存整取。
为确保“水银行”规范长效运行,肥城市出台《肥城市用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收储、交易、监管各环节,并建成水资源管理平台,通过大屏实时监控、动态调配,实现从“水权入库”到“用水出库”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肥城市水资源管理平台 (孙彩云 摄)
据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党组书记邵波介绍,“水银行”的创新,本质上是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分散的、结余的水资源使用权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的“准资产”,以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
泰安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是肥城市一家全产业链农牧企业,去年企业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但用水配额不能满足需求,扩产计划近乎停滞。“扩大养殖规模将导致用水量增加,现在用水也不能满足需求,重新开展论证需要时间,我们既怕超额用水引起违法,又怕用水问题延误订单、影响企业发展。”泰安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辛宪荣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企业,宣传“水银行”政策,并指导企业通过平台申请购买水权指标,解决了企业长期用水的难题,成为山东首笔网上挂牌水权交易。
“本来以为这种审批周期会很长,没想到仅仅3天就通过了审批,申请下来3000立方米水权,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辛宪荣说。
而“水银行”在应对短期应急用水同样高效。在肥城济微一标项目施工期间,多个环节急需用水约2万立方米,按正常流程,水权审批至少需要2到3个月,远不能满足短期用水需求。
“针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托‘水银行’的灵活调配机制,简化了临时用水审批流程,精准匹配了结余用水权,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了用水难题。”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韩强说。
“我们提交了用水申请,通过用水权交易获取短期用水许可,没想到短短几天就顺利获取了所需用水权。”济微高速一标项目经理部综合办公室负责人郑林熙说。
如今,“水银行”已成为肥城破解“水瓶颈”的关键抓手。自2024年12月完成首宗水权交易以来,累计完成水权交易23宗,交易水量530.78万立方米,实现税收587.44万元。
邵波表示,下一步,肥城将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进程,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预算管理体系,构建起水资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水资源总量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新格局。(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