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种植+加工”全产业链 激活中药材产业发展动能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7 16:55:03 作者:戚原 编辑:李安琪 责任编辑:高云良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引进四川秦巴药都医药有限公司对中药材进行粗加工,推动本地中药材产业从“散户零散加工”向“集中规范初处理”转型,既降低加工损耗、稳定药材品质,也拓宽农户销路、带动群众增收。

11月24日,走进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的秦巴药都生产中心,清洗分拣生产线有序运转,切片、晾晒、烘干车间一派忙碌,工作人员正规范开展中药材粗加工作业,川佛手、川丹参、杜仲等药材经清洗、分拣、切制、烘干等工序处理后,变身规范饮片、破壁粉体、代用茶等1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

“过去自己切片晒干,靠天吃饭,晾晒不均易发霉,药材品相差、卖价低。现在鲜药材采挖后直接送进车间,统一清洗切制、恒温烘干,药材品相达标率大幅提升,损耗大大减少。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操作智能设备,每月拿3000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公司生产操作工辜翠美高兴地说。

规范化加工流程是中药材粗加工提质的关键支撑。秦巴药都加工中心作为粗加工核心载体,建筑面积达5560平方米,年粗加工中药材能力达3000吨,配套原料筛查区、清洗切制区、烘干仓储区等功能区域,从原料入库筛选到初加工成品核验,按基础加工规范把控环节,让粗加工更有序、损耗更可控。

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张银表示,生产全环节严格遵循趁鲜切制标准,原料入库先经检测中心精准筛查,剔除不合格药材;趁鲜切制、破壁磨粉、成品分装等工序均按固定参数标准化操作,同时搭建中药材溯源体系,每批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流程、检测结果全程记录可查,既保障产品品质稳定,也让下游客户满意。

粗加工不仅稳定药材品质,更搭建“种植+初加工”衔接链路。秦巴药都与周边种植户签订定向收购及粗加工合作协议,实现“采挖即送检、送检即初加工”,减少农户自行加工损耗,解决散户加工不规范、销路窄难题。目前,项目已联结农户800余户,人均年增收超4000元。

“我们推行‘采挖即送检、送检即加工’模式,既保障药材品质、减少损耗,也打通农户产销链路。后续还会扩大定向合作范围,让更多农户融入‘种植+加工’产业闭环,助力县域药材产业稳链增收。”公司采购负责人安洋淼表示。

从散户零散加工到集中规范粗处理,从残次滞销到品质稳供,秦巴药都推动苍溪中药材粗加工迭代升级。当田间地头的“草药”变为车间里的“精制品”,再成为消费者手中的健康产品,产业链的每一次延伸,不仅拓宽了农户增收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药材加工生产线(刘敏 摄)

公司执行董事谷李南表示,秦巴药都始终以中药材深加工为核心抓手,依托“一个标准+两个平台”战略布局,推动中药材地方标准制定,打造中药材产地直供平台和药食同源助农战略平台。目前,已建成办公、生产、销售、直播四大中心,全方位支撑深加工产品生产与推广。后续会持续精进深加工技术,丰富药食同源产品品类,全力以赴打造秦巴药都金名片,助力苍溪中药材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微薄之力。(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刘敏 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