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场路通车后,市民群众可以开车来体验采摘,商贩可以将货车开到家门口,我的赤松茸再也不愁销路问题了。”11月25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独树村村民王兴华站在家门口这条即将通车的公路旁,黝黑的脸上满是期待。
这条路,不仅是当地群众的出行路、致富路,还是纳溪区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一个生动注脚。作为2025年经全区人大代表票决入选的8件民生实事之一,这条惠及上万名群众的绕城路,从民众呼声的广泛征集,到人大代表的庄严票决,再到项目实施的有力监督,这条路的诞生过程,清晰勾勒出纳溪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新路径。
广纳民意:551条建议背后的“民声地图”
“村里的自来水管网应该检修一下。”“门口那段泥巴路,下雨天太难走……”2024年11月25日,在大渡口镇凤凰湖村院坝会上,村民们围着区人大代表于腾浪,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心中的期盼。于腾浪手中的笔不停记录,并回应:“大家的心声,我们一定向上级汇报。现在实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咱们群众的建议很管用。”
这样的场景,彼时在纳溪区13个镇(街道)同步上演。为最大限度汇聚民智,纳溪区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征集网络,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爱纳溪”APP专栏及各镇街代表联络站等渠道,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
优化农村公交线路,加强老旧小区消防改造……一条条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建议从四面八方涌来。线上线下,共征集到原始建议551条。
海量建议如何转化为可行项目?纳溪区严格遵循《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管理暂行办法》,由纳溪区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多轮次、多层次的项目论证筛选。“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区级财力、政策导向、项目普惠性等因素,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纳溪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表示。
经过反复研究、优化整合,551条建议最终被凝练成12个初选项目,并进一步提交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最终确定10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票决。
代表票决:212张选票中的“民主分量”
今年1月22日,纳溪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现场,气氛庄重。212名区人大代表手持《民生实事候选项目选票》,认真审议着10个候选项目的详细说明。
“农村公路建设惠及面广,应优先考虑。”“医疗升级是群众所盼,不能忽视。”“安全饮水是民生根本,必须保障……”代表们反复比较、深入讨论,深知手中选票的分量。
投票环节,代表们依次走向票箱,郑重投下选票。经现场票决,农村公路建设、医疗设施提升、安全饮水工程等8个项目脱颖而出,成为2025年度纳溪区人民政府必须全力办好的民生“军令状”。
“从‘政府定实事’到‘代表票决实事’,决定权交到了人民手中,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最生动的体现。”纳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熊杰说。
跟踪监督:31次督查背后的“民主护航”
票决结束,是履职监督的开始。
纳溪区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依据代表专业背景组建4个专项监督组,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跟踪问效。
“河东段强电线路迁改为何滞后?”今年6月11日,在泸天化大桥连接线项目现场,纳溪区人大常委会第一监督组组长索勇直面问题。了解困难后,他现场协调相关部门,5天后,停滞的35千伏电力线路迁改方案得以落实,项目有序推进。
监督不仅“挑刺”,更帮助“排雷”。在纳溪区中医医院升级改造项目中,因施工紧邻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扬尘控制成为难题。通过纳溪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项目方制定“分段施工、精准降尘、实时监测”方案,加装降尘设备,确保了工程环保两不误。
纳溪区人民政府将票决项目全部纳入区级重点项目管理和目标考核,实行“一项目一区领导一专班”推进机制。“人大的监督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鞭策我们必须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纳溪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马刚表示。
截至目前,各监督组已开展常态化监督31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7个。强有力的监督,确保了民生承诺不打折扣。
成果共享:8大项目绘就“幸福实景”
民主的流程,最终由民生改善的成果来检验。
——在纳溪中学附属棉花坡学校,新建成的食堂宽敞明亮,中央空调送来适宜温度。“再也不用担心去晚了要站着吃饭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巫雨航的笑容,印证着投资911万元项目带来的获得感。
——在丰乐镇白合村,新建的供水站让村民告别“靠天吃水”。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出,村民况克章脸上绽放出比水花更清澈的笑容。2025年,纳溪区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及改造6座供水站,解决了4个镇3.9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合面镇至上马镇,经过“白加黑”改造的公路平整干净,提升了通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纳溪区中医医院,新投入使用的核磁共振、64排CT等设备高效运转。“以前检查要预约好几天,现在当天就能做。”患者李红的满意,源于医疗设施提升项目的扎实推进。
截至目前,纳溪区2025年人大代表票决的8个民生实事项目总体进度已达92%。其中,学校新建食堂、农村公路建设已完工投用,其他项目均超序时进度。这些由代表票决产生、在监督下推进的民生项目,正转化为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记者手记:
从赤松茸种植户王兴华的期盼,到村民况克章拧开水龙头时的笑脸;从学校食堂里的欢声笑语,到患者便捷检查后的安心……行走在纳溪,全过程人民民主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具象为一条条致富路、一股股清泉水、一间间明亮食堂、一台台先进设备,融入百姓日常,写入群众心间。
纳溪区的实践生动表明,人大代表票决制搭建起了连接民声与民生的坚实桥梁。它让人大代表履职更有抓手,让政府服务更贴民心,让分散的民意诉求得以集中响应、有效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这一次次认真的票决、一场场较真的监督、一件件实在的民生成果中,深深扎根基层沃土,焕发出蓬勃生机。(记者 戚原 通讯员 王超明 梁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