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史上最牛督陶官”唐英从辽宁法库走出,在景德镇躬身向陶,缔造“唐窑”,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20年来,法库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接连斩获“中国瓷谷”“东北瓷都”美誉,跻身国内五大建陶产区之列,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引领行业的陶瓷研发、制造与销售基地。

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现场(赵彤 摄)
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新国标”全面落地实施的重要节点,11月26日,法库陶瓷再次启程,成功举办第21届沈阳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暨辽宁法库陶瓷产区首届陶瓷人大会,集中展示法库陶瓷产业发展成果,让千年制瓷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会议以“新国标、新机遇、新未来”为主题,邀请陶瓷产业园区生产型企业、园区七大专业批发市场经销业户等相关配套企业负责人参会。法库县委书记孔德树出席会议并讲话,法库县县长程廷霜主持会议。
会上,沈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建材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楠作“新国标”专题培训讲座,沈阳浩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茂作主题发言,沈阳浩松陶瓷有限公司、沈阳大唐陶瓷有限公司、沈阳鑫格绝热节能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发布了胶水干粒质感砖、石墨烯发热瓷砖、超白坯体岩板、XPS墙体材料等新产品。

陶瓷产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赵彤 摄)
林茂介绍:“23年来,我们从一片空白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东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与销售区域中心市场,‘好陶瓷·法库造’这六个字,是无数人拼出来的金字招牌。在未来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中,法库陶瓷企业要从‘拼规模’转向‘拼特色、拼品质’,主动对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促进技改升级与产品研发,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抱团取暖、组团出海,让法库陶瓷真正立足东北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从“跟跑者”到“并跑者”,从“立足东北”到“买卖全球”,从“产业聚集”到“科技赋能”……近年来,法库县坚持技术创新与工艺革新双轮驱动,推动传统陶瓷产业破旧立新,建成了东北地区产业集中度最高、配套最完善的陶瓷制品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累计引进企业300余家,带动就业近3万人,成功将陶博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建筑陶瓷开窑率位居全国县级主产区第一。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俄罗斯远东、韩国仁川等海外仓储集散功能日益完善,产品远销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聚焦高端新材料的沈阳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大唐陶瓷全瓷中板、浩松陶瓷石墨烯发热瓷砖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让通体大理石、奢石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量产。特别是正在筹建的新材料(化工)产业园,将重点推进北方热处理中心、绿色陶瓷、绿色颜料、新型保温材料等关键领域向尖端化发展。

法库县陶瓷产业园区展厅(赵彤 摄)
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正迎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窗口期。随着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3A、4A、5A为等级的统一质量分级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法库县将精准对标“新国标”四个新体系,积极把握“国家级消费品(陶瓷)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做好规划布局,加快生产线技改升级,引领各类企业,围绕绿色建材、保温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等方向,引进和培育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优质项目,构建涵盖产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品牌新生态,不断扩大法库陶瓷的“海外朋友圈”。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保障,培育出“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全力推动法库陶瓷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新阶段,将法库陶瓷产区打造成全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
孔德树在致辞中表示:“各位都是当代的‘督陶官’,希望大家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匠心守护品质,以创新开拓未来。让我们共同锚定‘东北地区现代陶瓷产业集聚区’目标,加快传统企业技改成果转化与绿色转型,推动新材料(化工)产业园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碳中和产业为特色的全国领先基地,成为辽宁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引擎、沈阳低碳创新示范平台。(记者 王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