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正文
六个“新”展现普洱民族团结进步新面貌
来源:县域经济网 2025-11-28 20:02:44 作者:郑义 编辑:李安琪 责任编辑:杨玉

11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了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发布会上,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永铸在回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举措和成效的记者提问时,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普洱市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杨永铸介绍,普洱市9县1区中有9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2%,既是边疆地区,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普洱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传统、有历史、有基础、有创新,源远流长并不断创新发展。74年前,在党的领导下,普洱各族代表歃血盟誓、勒石为碑,立下了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的第一座丰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普洱市各族人民一心一德跟党走这一光荣传统的真实写照与永久象征;茶马古道一直以来都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和历史见证;多民族携手共创的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则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团结基础;中老铁路是普洱各民族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486公里的边境线是普洱各民族守边戍边的示范廊带;“宾弄赛嗨”则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互助的实践创新。

六个“新”展现普洱民族团结进步新面貌

杨永铸表示,普洱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将民族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以来,普洱市民族工作年年有进步、岁岁上台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新”:

一心向党,党的全面领导有新加强。普洱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普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一脉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新彰显。通过创新载体平台,打造“回信宣讲团”“景迈山”文化名片等特色品牌活动,让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共同进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新跨越。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巩固提升边境幸福村工程,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93亿元,比2021年增加107.04亿元。边境幸福村人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各族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成果。

文化共融,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有新成效。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绝版木刻、民族啦啦操等文化瑰宝走向世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团结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新成果。创新构建了“一路一江两山一线”创建联盟,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333个,涌现出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

和谐共居,各族群众互嵌融居有新提升。优化传承“宾弄赛嗨”民族互助机制,将其发展为跨区域的东西互助、城乡互联的团结互助机制,呈现出和谐互助、互嵌融居的局面。多民族组成的家庭比例增加,“和和美美一家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氛围日益浓厚。

民族团结成为普洱最温暖的底色

杨永铸表示,普洱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民族团结是这幅画卷中最温暖的底色。面向未来,普洱市将继续发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他欢迎广大朋友来普洱,在千年茶韵、一城咖香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进步与活力。(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