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稻浪好“丰”景 宜城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

秋风起,稻谷香,宜城遍地黄金黄。9月22日,湖北省宜城市在流水镇杨棚村举行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宜城)共建工作启动仪式,共同欢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弘扬农耕文化,传递丰收喜悦。

图为丰收节开幕式现场(李勤 摄)

随着丰收节活动宣布正式开幕,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天空,象征着宜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宜城市11个镇(街道)的38支农民文化艺术团队近千名演员共同敲响锣鼓、齐跳《宜城明天更美好》秧歌舞蹈,讴歌时代发展,共享丰收喜悦。襄阳原创歌曲《江汉平原》、非遗文化传承节目宜城兰花筒《流水镇全面实现产业化》、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文艺节目悉数登场,增添了节日气氛。

为宜城市“十佳粮王”颁发证书(李勤 摄)

丰收节现场,对宜城市“十佳粮王”唐明涛、杨健、张国银、刘秀、徐辉、王拥军、郑山鹏、郭龙、赵启国、郭全华和宜城市“土专家、田秀才”杨秀兰、饶传波、杨青松、薛家敏、代兴国、杜天江、蒋世平、张正刚、杨忠志、别兆清颁发证书。

宜城市种粮大户唐明涛说:“今天能作为粮王领奖,很高兴,心情也很激动。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我们种田有信心更有盼头。今后我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尽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科学种田,共同走上富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宜城市农业技术人员薛家敏说:“获得宜城的‘土专家、田秀才’称号,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不负众望,继续扎根农村,深入田间地头、村组农户,为农民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持,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图为丰收节活动现场(李勤 摄)

近年来,宜城市持续巩固农业“小胖子”县地位,立足汉江平原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政策创新,聚焦优质稻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今年,宜城市与省农科院签订了“1N”农业科技强县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建设第一批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大力实施优质稻种粮一体化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宜城米”品牌提升等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传统粮食种植向优质稻良种繁育转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宜城米”已销往北上广深、云贵川陕等17个省(市),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同时宜城市还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试点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宜城样板。

图为现场签约(李勤 摄)

在当天的丰收盛会上,湖北润泽湘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翔玲与“十佳粮王”代表唐明涛签订优质稻收购协议,湖北十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雪梅与宜城市流水镇杨棚村支部书记刘坤签订“有机泉水稻产业合作共建协议”,这标志着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宜城)共建工作正式启动,开启宜城市农业科技强县新篇章。近年来,宜城市锚定农业强市目标,立足汉江平原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政策创新,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集成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优质稻、珍稀菌、葛根、甘薯、鸭产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宜城米”已销往北上广深、云贵川陕等17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周波 李勤)

编辑:李莹莹
责任编辑:杨玉
阅读量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