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天气阴冷,甘肃省康县长坝镇大沟村庄子社村民张锁一家照例采挖种植的中药材大黄,一家人一边干活一边闲聊。“这去年的大黄眼看没人要了,还卖了个好价钱,多亏了李书记和赵书记!8000多斤卖了8000多元哩。这今年咋办哩?没听说有人收啊?”张锁说。
“不管咋说赶紧挖出来,不然天气再冷一些冻坏了啥也没有了!”妻子一旁应声着。
“好的,莫愁,有我们哩!去年能卖了今年也能卖。”“赶紧挖,挖完了给我说一声就行了!”听见有人大声答话,夫妻俩回头一看,正是他们口中的李书记和赵书记,康县科协帮扶大沟村第一书记李克军、大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树杰已经走到地里了。
创出产业路
大沟村四面环山,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群众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工和种地。如何防止返贫、带领乡亲们奔向富裕,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最大任务。大沟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克军去年11月到大沟村后,先逐社逐户走访,摸清家底,经常性地和村两委成员交心谈心,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
学农出身的李克军是康县科协副主席,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行业优势,在原有的三鑫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指导成立了大沟村猕猴桃种植协会,并积极向省科协申请科普惠农奖补资金15万元、帮扶肥料8吨,支持大沟村将种植的230亩猕猴桃进行专业管护和高接换优,明年进入挂果期,同时指导种植大黄、柴胡等中药材。
“李书记到我们村以后,一直在想方设法为我们办一些实事,种下的猕猴桃,天天跑着去看,看长势咋样?剪枝没有?还能发展点啥产业?去年村民种的7吨大黄卖不出去,人家比我还急!把我们村上的卖了就行了嘛!还把大堡等乡镇的也要给牵线卖了!太爱操心了!”赵树杰提起李克军,有说不完的话题。
“闲事”并不闲
“天冷了,炉子生着了吗?晚上捂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哩,煤烟可危险得很!”“好的,我注意着哩,你们放心……”阳山社60多岁的特困供养老人李进周老人说,已经记不清李书记来家里多少回了,最近来的次数就更多了。
前一阵连续降雨,李进周出行的路上滑落了一块巨石,倾斜在路中央,通行有些不便,但并无大碍。施工路段设备进不来,这可急坏了李克军,他和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终于想出了把石块凿开,分成小块运出的办法,并联系好施工人员近期施工,今天他们特意过来告诉李进周出行一定小心点,注意安全,路马上要畅通了!
“那条路就我一户一个人经常走哩,石头太大不好搬就不搬了也能行,帮扶的干部、村上的干部还操心着,非要搬开哩!我虽然一个人生活着哩,可一点都不孤单。”李进周高兴地对记者说。
脱贫不稳定户赵树辉也是李克军“牵挂”的对象。今年49岁的赵树辉一直单身,早年一直在外打工,收入不错,几年前在工地受了伤,之后就再也没有外出务工了。这成了村党委和派出所的一块“心病”。3年前村党委申请产业奖补资金3000元,买了两只种羊,让他发展养羊产业。几年过去了,如今也只发展到14只羊。
李克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主动找他聊天,鼓励引导他戒掉不良生活习气,自尊自强,好好生活。现在的赵树辉,每天放羊路过村委会时,都会和李克军聊上几句。
“今天放羊去了没有?饭吃了没有?”“羊羔生产了没有?记着生产后一定要给羊羔保暖哩!不然又冻死了。”不管在不在村上,李克军都会经常打电话询问赵树辉生产生活的一些情况。
邻里“和”为贵
今年2月份的一场春雪让大沟村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寒潮冻坏了村民侯小林家的水龙头,渗漏影响了全村人的用水。李克军知道后,协调帮扶物资30根保暖管,动员村上公益性岗位人员一起,检查整个供水管线,将有冻坏可能的管线全部包好,将渗漏的部位处理完好。
“帮扶工作到底该怎么帮?我以前有好多方案,到了村上以后才明白,脚踏实地,用真情真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要嫌事小,邻里矛盾少了,精气神更足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浓。”李克军对记者说道。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李书记到咱们村之后,村里就有了主心骨,在工作上有了参谋和掌舵,我们干活更有方向,也更有底气了。”赵树杰表示,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的到来对村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脚上粘的泥土多了,离村民的心就更近了;村上居住时间长了,和村民的感情就越深了;去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就更加热爱了。
李克军说,下一步,他将竭尽所能继续管好大沟村的“闲事”,帮助协会完成猕猴桃绿色产品认证,并增设山地轨道车方便运输,持续夯实壮大中药材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大沟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唐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