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喜看县域新变化 || 建湖,绿色跃迁满目新

建湖县沙庄远景 通讯员 赵小青摄

金秋时节,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斑嘴鸭、白鹭等珍稀鸟类自由嬉戏,呈现迷人的生态好风光。颜单优质稻米种植基地,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丰收在望。瑞晶科技智能工厂,机器人挥舞手臂精准作业,BIPV钙钛矿晶硅叠层组件批量下线,为各地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电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建湖县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含新量”“含绿量”,走出了一条彰显建湖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308.4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665.5亿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水质等主要指标保持省市前列;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绿色发展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建湖县委书记祁从峰表示,奋进新征程,建湖将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破题之钥”,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产业转型 打造先进制造新高地

走进建湖经济开发区,处处可见火热的生产建设场景。总投资50亿元的润阳14.2GW—N型电池片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建成。润阳光伏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连同一期6GW高效PERC太阳能电池项目,年销售收入将超200亿元。晶硅光伏产业链是近年来建湖重点打造的地标性产业链。今年1至8月份,建湖光伏制造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70.9%,晶硅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建湖工业经济的新亮点。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县,建湖抢抓“双碳”机遇,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精心培育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和六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推动形成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方阵。近三年,分别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104个、159个、177个,特别是今年总投资103亿元的耀宁磷酸铁锂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落户,实现建湖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历史性突破。

在建湖高新区鸿达阀门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数控机床整齐排列,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作为石油机械行业“老字号”,鸿达公司坚持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设备更新、技术革新、数字赋能等措施,推动转型升级,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建湖是石油装备和节能电光源两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近年来全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强化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鼓励企业顺应智能制造等趋势,加快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步伐,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星级“上云”企业3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市第一,获省政府促进制造业转型成效明显地方激励。

农房改善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漫步在冈西镇徐王新型农村社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掩映在绿树中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仿佛置身一幅乡村田园水墨画。“老房子年代久远,破旧不堪。如今,拆旧换新我只花了3万多元,就住进了1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说起现在的宜居生活,村民徐寿银喜笑颜开。

“空斗墙、旧瓦房,一门两窗、六十平方”曾是建湖农房的真实写照。2018年以来,建湖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系统谋划,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进社区。累计改善农民住房3.7万户,新建新型农村社区35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6个、特色田园乡村6个、传统村落4个,美丽宜居乡村覆盖率100%,获评全省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优秀县。

“小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功能配套齐全,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建湖把群众满意作为农房改善的出发点,加强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保障群众生活需求。同时,每个社区专门规划一块“微菜地”,让村民可以种菜吃,有更多获得感。

在高作镇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光明村村民陆志平忙碌里透着喜悦:“家里6亩田全部流转给村里,自己一边领土地租金,一边在基地拿工资,每年又能多挣两万元。”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湖做足土地文章,率先破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推进农业高效生产,助力乡村振兴。高作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课题摘得自然资源部部颁“牌照”。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建湖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同步启动土地集中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升农业农村农民自主“造血”能力,实现农民居住形态、农村发展质态的同步升级。2021年,全县所有涉农村(居)年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5元。

城乡一体 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华灯初上,建湖县城南开业不久的宝龙广场热闹非凡,忙碌一天的市民在此休闲、消费,点燃城市烟火气,激活城市“夜经济”。在双湖公园,伴随炫酷的灯光、律动的音乐,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灯光秀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县城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建湖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引领,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万彩国际、灵龙里网红特色街区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万达广场、金融政务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一座充满希望的创新创业活力城市正加速崛起。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居民生活质量。建湖聚焦“急难愁盼”,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4个,惠及城镇居民约2.4万户。同时,对中北巷等118条后街背巷进行整治改造,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刷新城市颜值。

“公交开到家门口,抬脚就能上车,真是太好了。”庆丰镇东乔村公交站台,正准备乘车去县城的张士清说。建湖全面提升城乡交通服务均等化水平,开通县域公交18条,投入车辆92台,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加大交邮融合,建成县级物流分拨中心2个,镇级运输服务站15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198个。

交通建设只是建湖城乡一体化的缩影。紧扣城乡协调发展要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湖积极实施里下河洼地治理等项目,建湖港区集装箱航线开航,实现一级公路、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县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全县所有镇(街道、区)均已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9%。

文旅融合 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开门见喜、勤业至喜、繁华上喜……以故事节点的方式,通过淮剧新唱的形式,递进式演绎大型多维实景秀《九龙聚喜》,让游客驻足欣赏,叫好声不绝于耳。从台上到台下,由室内到村里,这样的沉浸式演出,在九龙口沙庄全天分时段精彩上演。

九龙口原名“九河口”,因四周有九条河相汇聚而得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淮剧又称“江淮戏”,起源于民间说唱与劳动号子,以铿锵豪放、优美质朴著称,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九龙口和淮剧不期而遇,当旅游景区和非遗文化完美相拥,淮剧发源地沙庄便有了新的意义,向世人绽放其迷人芳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建湖独具匠心将戏剧引入淮剧发源地沙庄古村,原景再现获得国家文华大奖的现代淮剧《小镇》剧中的18个生活场景,凸显“村在荡中,荡在村中”的独特空间风貌,呈现“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独特精神内核,让游客既感受到河水拍岸、树影婆娑的自然之美,又感受到真实无妄、天道酬诚的诚信之美,畅享“洗眼、洗肺、洗耳、洗心”的灵魂之旅。

2021年7月6日,“建湖有戏”城市品牌正式对外发布,全新城市形象标识、宣传片、推广语、吉祥物等精彩亮相,标志着建湖踏上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九龙口宣传片《家园》、原创歌曲《我喜欢》、文集《九龙口风物》、画册《大美九龙口》以及系列文创产品相继推出,让九龙口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

建湖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淮剧之乡、中国杂技之乡。近年来,坚持顶层设计,统筹整合资源,以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创”为引领,一体推进九龙口5A级景区、杂技大世界、荷花漫国家3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进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融合互动,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生态文旅品牌愈发响亮。(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吕申军 杨先锋)


编辑:王雪儿
责任编辑:
阅读量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