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 唐河,矢志护粮安

初冬,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唐河县的广袤麦田里,早已是四野泛绿,升腾着粮食丰收的希望。“今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了214.8万亩,唐河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地位将持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唐河县委书记贺迎对粮食产能的保障尤其上心。

唐河是一个辖25个乡镇(街道)、528个行政村(社区),拥有148万人口、260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全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突破340万亩,总产130万吨以上,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超级产粮大县,被誉为“中原粮仓”。长期以来,唐河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抢抓强农惠农政策机遇,强化科技创新,狠抓稳粮增粮不放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粮大县地位进一步彰显。

守底线,拓增量。“耕地红线”,是稳粮增粮的“基本底线”。为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出规定——所有土地使用都不得以损害或影响粮食生产为前提。全县上下严守国家基本农田红线,从严制止和打击乱占耕地、破坏耕地、违法占地;全面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加大撂荒地、宜耕地、窑场地的开垦复垦力度,着力治理空心村,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粮田稳步增长。全县累计新增耕地40余万亩,其中近三年新增14万余亩。

增投入,固根基。高标准农田是稳粮增粮的基础。全域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井电配套、旱能浇、涝能排、防灾抗灾的高标准农田,是唐河县委、县政府确保粮食安全建设的目标。为此,编制了唐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到目前,全县共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7.8亿元,县财政投入近1亿元,先后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3.8万余处,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93.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为27.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37万亩。

密织网,强科技。唐河县在全县25个乡镇(街道)建立农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按片区建设了11个农技推广区域站,设立民间技物结合服务网点(站)86个,配套建立了配肥站、植保植检站、农药化肥监理站、种子管理站、新品种引试中心和24个农情测报站点,设立84处县、乡、村培训机构、43个实习基地,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零距离”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40万人次;全县新技术、新农艺的入户率达98%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靠科技抗风险、向科技要产量、凭科技保质量的“科技兴粮”理念深入人心。

育主体,促转型。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由谁来种”成为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新课题。唐河县委、县政府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措施,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典型经验,鼓励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54家、家庭农场1976个,流转土地103万亩,开展土地托管服务235万亩,推动了粮食产业规模化经营转型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粮食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骨干力量。

擎龙头,促增值。唐河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加快小麦、玉米等粮食产业链开发,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县财政累计投资567万元,在县中心城区和25个乡镇(街道)建成粮食交易市场27个,年吞吐量45万吨以上,是豫西南地区最大的贸易基地。围绕面粉和精制挂面加工,新上了贤德面粉、曹氏、百川等一批加工企业,全县小麦加工企业达到87家,年加工能力达250万吨,年加工能力居全省前列。

同时,围绕粮食副产品和玉米等粗粮加工,唐河新上了六和、华泰、裕嘉3家饲料加工企业,使全县饲料加工企业达到9家,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饲料的生产加工,带动了县域畜牧业发展,间接提高了种粮效益。

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来,唐河县连续17年保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连续15年粮食总产突破100万吨。从2004到2021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268.3万亩扩大到344.1万亩,单产由315.8公斤提高到391.2公斤,总产由84.7万吨增加到134.6万吨,粮食产能居全国50强、河南省第2位、南阳市第1位,为扛稳粮食安全,守好中原粮仓,贡献了卓越的唐河力量。(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丰兴汉 左力)

编辑:刘炎炎
责任编辑:
阅读量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