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 枣阳,人勤春更早

春节前夕,记者一行来到全国百强县湖北省枣阳市采访,正值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年之际。枣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波介绍,2022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向千亿园区迈进;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了300亿元;进出口总额近40亿元大关,向50亿元关口迈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数达到119家;化工园区调区扩区顺利通过认定和一般安全风险(C级)等级复核,总面积达7.4平方公里,化工园区企业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建立,形成“园区带动、行业自主、企业自发”的安全、绿色发展新态势;汽车新材料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枣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由第12位提升到第9位,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空间布局规划长远。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28.88平方公里建设规模,聚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指标,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和特点,依托天津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等智库,编制高质量发展规划,确立经开区的首位产业、主攻产业。积极与中建二十局、太平洋建设集团、中铁十五局等央企对接,探索“投资人+EPC+片区”整体开发模式等园区融资、开发、建设的新概念、新模式、新路径。经开区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分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54亿元,新修道路80余条,全面提升了园区功能,提高了综合承载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枣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工业,着力促投资、稳工业、助转型,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围绕经开区考核指标,依托中国电子、融象科技、京东科技等打造园区专业数字化平台系统,根据产业链图谱开展“大平台+精准定向”招商,大力引进外资、先进装备、先进生产线和先进商业模式。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210亿级、纺织130亿级、精细化工100亿级、钢铁80亿级产业,实施“培优育强”工程,全力支持立晋、隆胜四海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航天润滑油等35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引导汽车零部件、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通过“选题+点题”的方式向研究院交办科研课题任务,引导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融入园区重点产业链。

化工园区安全第一。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完成化工园区调区扩区各项任务。经开区积极配合、高效完成了化工园区认定及安全风险等级复核评估工作,通过认定和一般安全风险(C级)等级评估。构建化工工业园区企业监督管理体系,编制八大类29项制度,形成化工园区企业管理制度汇编,积极探索化工园区服务中心与应急、环保等各相关部门联动,在园区项目规划、入园审批、建设投产、日常监管等方面找准协作统一尺度,初步形成“园区带动、行业自主、企业自发”的安全、绿色发展新态势。

外向经济再度提高。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考核指标调度,针对考评体系中的短板弱项,加强分析调度,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过关过硬。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方面,从华润风电(枣阳)分公司外资企业入手,积极促成该外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动员、引导促进高新产业统计企业使用外资;紧盯外资企业湖北鼎圣电子有限公司,加快促成落地注资。进出口总额方面,积极申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现有119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加强与海关、税务局、商务局以及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以招商形式引进宁波陆港公司具备资质的公司,不断优化进出通关、出口退税、兑现政策支持等流程,全力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为进出口企业赋能。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区域性统一评价、无申请兑现、拿地即开工等系列改革,推行“2050”企业开办标准,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7.5%,网办率达到95.1%。谋划出台一系列政策办法,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向经开区集聚发展,让企业享受枣阳百强县市和国家级经开区双重优惠政策。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1690户,完成191家“四上企业”在经开区“一照多址”登记、备案。健全完善服务体制,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台账、安全生产台账、需求台账,通过“早餐会”等多种形式,精准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解决企业各类问题80多项。按照“管委会+公司”的模式,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组建经开投、容拓公司,将经开区运营职能、社会事务职能剥离,充分释放经开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李晓军 杨子雯)


编辑:徐家昕
责任编辑:
阅读量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