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泰兴:打造长三角“鲜食之都”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围绕“鲜食之都”产业定位,瞄准“长三角之胃”区域发展目标,向鲜食供应链的上下游延伸,打造“卤味”“快食”“面点”“果饮”四大产业集群,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步伐。泰兴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红霞说:“当前,泰兴‘粮食生产加工、果蔬种植加工、畜禽养殖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四大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农业产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张红霞致辞 (张伟伟 摄)

10月23日,2021中国(泰兴)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鲜食之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举行。本次活动由泰兴市农业农村局、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主办。论坛上,客商嘉宾发表“鲜食之都”系列主题演讲,同时举行《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发中心》和《麸皮多糖冷冻改良剂研发中心》授牌仪式。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泰兴市历来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并重的平原综合农业区,历史上以盛产猪、油、酒而闻名。如今的泰兴市,是江苏省生猪养殖大市,在供应上海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泰兴全市年粮食种植面积143万亩,全年上市生猪110万头、家禽1000多万羽、水产品2.5万吨。全市已经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2个、泰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个,正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

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泰兴市农业地理标志产品众多,特别是在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特色。以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每年调到上海市场的猪,大概有30万头到40万头;百汇农业还与叮咚买菜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形成长期合作,目前每天约有10万盒鲜猪肉通过叮咚买菜APP在上海、江苏两地进行线上销售。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耿献辉在演讲中表示:“人均GDP的提升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顾客的时间成本以及产品口味要求变高,满足‘更新鲜’‘更即时’的鲜食品类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鲜食之都”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张伟伟 摄)

在论坛上,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管委会主任叶和林为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做介绍,他说:“从2000年起,泰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鼓励革命老区泰兴市黄桥镇率先实施高效农业,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种养业迅猛发展。”2009年3月,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成立,泰兴市委、市政府赋予园区以产业发展振兴黄桥革命老区,带动东北部地区农民致富的初心使命,将园区定位为集农产品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园区。

百汇农业公司是园区畜禽加工产业板块的“领头羊”,同时是江苏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年屠宰生猪100万头,日分割生猪1000头,并与美团网、美菜网、叮咚买菜开展线上合作,气调包装的白条肉产品日销规模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江苏丽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禽类繁育、屠宰、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年屠宰量超2000万羽,现已成为泰州市最大的家禽屠宰企业和供货基地。

论坛现场举行授牌仪式 (张伟伟 摄)

江苏鲜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链即食主食蔬菜加工项目,致力于鲜时蔬菜、水果沙拉、速冻食品等冷链即食食品的生产加工,服务于长三角地区餐饮连锁、便利商超店、学校等,是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特色产业项目。鲜时农业公司深入拓展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日供应5万份标准团餐服务,未来将致力成为覆盖长三角的主食生鲜加工龙头企业……类似的农产品加工代表企业,正扎根泰兴市,源源不断地将各类农副产品从泰兴输往国内外的市场和门店。

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份,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成功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初步显现出泰兴市打造从种养业到精深加工再到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截至2020年年底,泰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783元,位居泰州前列。

与会嘉宾参观江苏鲜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链即食主食蔬菜加工项目展台 (张伟伟 摄)

泰兴市还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实施品牌战略,计划每年修订市级以上农业农村地方标准1项,通过“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个以上。积极推广“泰兴江沙蟹”“泰兴香荷芋”“泰兴白果”“泰兴雪梨”“黄桥烧饼”等区域公共品牌,着力培育苏三零、金洋宇、江缘等企业品牌,加强优质特色产品展览展示,充分利用各类展览展示平台,深入挖掘现有产品品牌内涵,不断提升菇本堂食用菌、润蜜水果、佳彩大米等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相互促进、梯队发展的品牌培育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目前,园区内以宇宸面粉、超悦农业、鼎汇食品等为首的企业,已与泰兴市内商超、酒店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未来园区将推动企业和村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形成利益联合体,多种方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从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连接路径,从而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让农业三产融合真正惠及农民。(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魏莹莹 马韵)



编辑:徐清子
责任编辑:李旭晨
阅读量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