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疆焉耆:坚持“党建+引领”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日,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对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焉耆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持续在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壮大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建好党支部“大本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去年我们公司与所在村党组织联合,成立了上岔河村党支部第五党小组,通过村党支部+企业+农户+就业的联建共建发展模式,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反哺社会,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尽一份力,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焉耆县众亿森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立永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焉耆持续在建好支部上下功夫,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赋予乡镇审批、服务、执法等六大权限,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全县46个村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农村产业链上,有序推进农牧民群众集中就业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的领导、党的优势、党的作用全覆盖。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党群服务中心、维稳综治中心、农村发展中心“一支部三中心”组织架构,建立“村党支部-三个中心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群众工作”体系,用好责任准入制、“一会制”“召集人制”,科学统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类人员,有效运转、发挥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画好人才“同心圆”,筑造乡村振兴基石

 “这个编筐,最重要的就是打底,先打好龙骨,然后在龙骨上把枝条放成米字形。”北大渠乡十号渠村编筐能手正在给村民传授编筐技能。

乡村要振兴,干部一线倾,焉耆持续在抓好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上下功夫,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采取县级选派、乡镇配备、本村挖掘、外地引进等措施,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拓宽村“两委”班子成员来源渠道,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育、帮带、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通过创办“特色教学”“有机葡萄创新栽培”等研究创新团队,有针对性的进行种养殖、乡村旅游等技能培训132场次,选拔培育“土专家”“田秀才”2253名,实现乡村振兴输血与造血有机统一。鼓励支持乡镇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校毕业生70余名,拓宽乡村振兴人才补充渠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挥治理“先锋岗”,增强乡村振兴水平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将村庄划分得错落有致,房屋之间的空地里绿树成荫,邻村、邻乡纷纷前来取经,七个星镇呼尔东村党支部书记魏红自豪地说:“我们把‘四议两公开’制度作为落实民主监督、议事决策的制度保障,把《村规民约》和村民积分制管理结合起来,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让群众自查自评、自我奖励、自我推进、自我提升、自我管理,使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进一步促进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产业优化升级。”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焉耆持续在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农牧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户群众。用好“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四微”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

打造特色“主阵地”,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焉耆持续在以特色产业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统一谋划发展,落实县乡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制度,组织引导企业和机关单位结对联村,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整村产业,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依托对口援疆渠道,积极开拓疆内外市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焉耆通过打造冀疆两地乡村振兴示范点,高质量打造东山公园、温室大棚、民俗文化馆、千亩养殖小区等精品亮点。积极盘活千亩养殖小区、大棚种植区、种养殖业资源以及各类建设用地等现有资源,以养殖基地(小区)为依托,推行党组织带动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养殖合作社的集体运营模式,同时聚焦特色农牧资源优势,在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动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美国杏李、丰源红杏、芒果杏等多元化林果种植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的带动能力,引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张浩)

编辑:王雪儿
责任编辑:杨玉
阅读量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