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构建“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梁山实践体系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司法局坚持立足梁山黄河、运河交汇的地域特点,找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以服务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为重点,在“法治赋能乡村振兴”上找到突破点,探索梁山法治的“良法善治”,形成“四个一”实践模式,不断形成梁山“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工作着力点。

以党建引领为第一主线,完成“良善法治”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构建

打造强有力的队伍基础。坚持抓党建带队伍不动摇。提出“党建+法治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主动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服务活动融入全县司法行政“党徽闪耀、司法为民”党建品牌内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举措,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履职尽责,确保工作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把党的建设与法治同行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力求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硬实力”,持续筑牢政治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持思想建队不动摇。把机关党员干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视为一个整体,组建“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服务队。服务队由党组书记牵头,分管领导负责,公共法律服务科与相关科室直接负责,统筹调度,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做到思想自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坚定做到对表对标党中央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夯实便民性的制度基础。畅通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基准,在14个乡镇(街道)优化提升法律服务工作站,延伸415个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让群众第一时间能够找到门,有服务。同时在民法典公园安装公共法律服务亭,实现了7x24小时全时空服务。利用现有的“1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打造具有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综合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热线平台,不断提升热线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优化法律服务流程。在办公证时,结合群众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缩短办证时限,切实减证便民。在寻求法援时,强化与农业农村等、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妇女儿童保护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完善服务乡村制度,实行案件法律咨询“专业”制、案件特殊“急办”制、案件“承诺”制,保证案件在最短时间进入法定程序,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以公共需求为第一目标,完成“良善法治”乡村振兴的服务型构建

法律援助降槛扩面。合理优化放宽法律援助审查标准,对有法律需求的农村弱势群体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承办人员实行“轮派制”和“点援制”相结合的指派方式,为群众提供精准式法援服务,真正做到“应援尽援优援”。深化绿色通道快速服务。对农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因工伤致无劳动能力的务工人员,提供预约法律援助上门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路”。依法维护保障农民工工资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力度,把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校园欺凌等问题作为维权的重点领域,为广大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撑起“法律保护伞”。

法治教育抓住重点。农村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聚集地。抓青少年法治教育。在黄河新苑和韩岗镇打造2处“未成年人保护普法驿站”,开展“法律进学校”,对14个乡镇中学和部分小学开展“彩虹伞—法治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农村青少年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教育儿童要远离溺水危害,确保人身安全。对社区矫正对象子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3位社区矫正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开展儿童慰问帮扶活动,助力社矫对象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抓老年法治教育。开展以“防养老诈骗·守护钱袋子”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用通俗语言宣传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列举发生在身边的对老年人诈骗、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提高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时刻保持清醒认识,严防上当受骗。同时增强老年人对毒品的认识,营造“人人远离毒品、人人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激发群众参与禁毒的热情,为平安梁山法治梁山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以法德文化为第一依托,完成“良善法治”乡村振兴的接受型构建

将法治文化融入地域文化。排演法治地方戏。山东梆子是梁山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具有传唱度高、影响面大的特点,已深深嵌入到梁山人民的精神骨髓。结合这一特色,组建了法治文艺演出队,组织地方戏曲名家名角,将生活中常见的赡养、婚姻、邻里关系等典型案例作为戏曲剧情创作剧本,编排了山东梆子现代戏《民法典》,唱响梁山大街小巷,目前已演出30余场次,受众达2万余人。将民法典的内容融入到地方戏曲山东梆子中,把演出内容与民法典宣传工作相结合,这样能够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滋养群众遵法守法的思维。广场舞法治宣传。与10余支广场舞队进行结合,利用在公园广场、农村大舞台等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围观的机会,叮嘱老年人,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观念,让广场舞“大妈”由学法者化身普法宣传者和志愿者。

将法治文化融入百姓日常。黄河大集聚人气。梁山人对黄河大集情有独钟,对家族情感尤为注重,黄河大集人流量大,影响力广。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形式,“随着农历、摆摊赶集”,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黄河大集烟火气、法治文化暖人心”活动,为前来群众发放法治便民手提袋,法治围裙,法治口罩等资料50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前后讲清楚、法条讲明白、话语讲透彻,让群众在烟火气中接受程度更加自然,获得更加方便。法治引领新风尚。加强“法治书屋”“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等乡村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广大农村新婚青年践行移风易俗,力推文明、简约、适度的婚姻风俗。不断拓宽法治宣传渠道、丰富活动载体,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使全社会移风易俗、全民信仰法律,形成良好的法治效果,营造全社会见贤思齐、见美思从的良好氛围。

以基层治理为第一要务,完成“良善法治”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构建

法治护航黄河滩区百姓。开展经济发展协作。梁山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22个村庄、6948户、20436人迁出水窝子住进新社区。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有法治保障。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建立“双向联系、共同发展”的模式,全程参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组建、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为合作社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支持。为《合作社章程》开展合法性审查100余次,审议入股合同等各类协议500余份,提供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方面培训50余次,全方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黄河滩区迁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开展安居稳定协作。为妥善解决黄河滩区迁建前后房屋转让、继承、分家析产等现实问题,梁山县公证处针对性定制解决方案,依托沿黄的赵固堆、小路口2处司法所,开展“公证处、司法所联动服务”。通过在线申请、公证预约、就近办理等方式,为村民提供了及时解答、迅速受理、加急调查、优先审批、快速出证的一站式房屋公证法律服务,切实减轻了村民的思想负担和家族困扰,为黄河滩区群众提供了整体化、综合性保障优势。

法治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14个乡镇(街道)配备法律服务团,415个村,8个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实现乡镇街道法律顾问团和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全覆盖。组织开展“一月一主题”为民办实事法律服务活动,法律顾问下沉服务村(社区),积极参与“和为贵”综合治理,开展“义和+”调解,排查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应调尽调,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精准防控各类突出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切实把纠纷化解在初始、吸附在当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培养法治明白人。举办3期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春耕普法大讲堂,组织乡村法治带头人走进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直播间,做客《乡村法治带头人》栏目,就“坚持三治融合,强化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做了详细介绍,进一步做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日常管理和法治实践工作,全面促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素能提升。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全县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员走进基层,对涉及农村土地类型转换、土地农户间流转、农村合作社的运营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保证农业振兴优化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运行。就群众普遍关注的婚姻家庭、房屋买卖、合同签订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合理合法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用“法”点亮群众的美好生活,使法治成为乡村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梁山县司法局将继续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服务乡村,服务群众,不断优化措施,完善制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坚强的法治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曹孔睿)

编辑:王雪儿
责任编辑:刘炎炎
阅读量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