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双保险”护航高质量
——安徽东至经开区以“链长制”“环长制”保障高质量发展

9月29日上午9:30,伴随着响亮的钟声,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图为东至经开区华尔泰公司一隅。(方树华 摄)

今年1至7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5.6亿元,同比增长19.52%;固定资产投资12.66亿元,同比增长14.23%;引进16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15亿元以上项目4个……安徽东至经济开发区以良好的发展成绩,为自己“15周岁的生日”画上了出彩的一笔。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东至经开区成立15周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东至经开区围绕东至县产业强县要求,立足化工新材料和医药主导产业,找准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环节,深入推进实施“链长制”,促进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全面推进环境监督长制(“环长制”)实体化运行,建立开发区、企业、车间三级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置机制,着力打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最后一米”。

产业有基础

“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东至地处皖江南岸之首,拥有8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尽占皖江五分之一;港口岸线长度35公里、深水岸线28公里,已建设香口、东流、大渡口3个港区,最大靠泊能力达到1万吨级。东至经开区北依长江黄金水道,建有3个泊位的危化品专用码头和4个泊位的散杂货码头,常年可停泊5000吨级货船。园区南临铜九铁路干线,济广、东九高速在此交汇,距县城25公里,距安庆高铁站60公里,距安庆机场60公里,距合肥、南京、南昌机场均在2小时车程。

东至蕴含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园区基础原料丰富,“三酸两碱一气”资源齐备,现有年产30万吨双氧水、30万吨硝酸、60万吨硫酸、18万吨合成氨、2万吨光气及光气化系列产品、30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对(邻)硝配套及延伸产品等;拥有氢气、氯气、二氯化碳、五氧化二磷等基础原料。长江沿线九江石化、安庆石化和铜陵、南京等化工集聚区,可为园区提供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

东至经开区是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安徽省专业化工园区,主导产业为化工新材料和医药。经过近15年的发展,特别是历经2015年央视曝光、2017年中央、省环保督察、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督察信访件交办等专项环境问题整改和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在园区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和环境质量有力改善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配套条件。2020年,东至经开区获批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今年4月,东至经开区被认定为第一批安徽省化工园区,核定规划面积13.62平方公里。

东至经开区建成区面积8.8平方公里,建有1座日供水17万吨的水厂、4座110KV双回路变电站,集中供热能力每小时370吨,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吞吐量400万吨的危化品公用码头建成运营。入园企业目前有65家,已形成以华尔泰、广信农化为龙头的基础化工产业,以尖峰北卡药业、普洛生物、泰福制药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博纳新材料、德川化学、东淮科技为龙头的涂料类、助剂类、电子化学品类新材料产业。今年上半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8.86亿元,同比增长33.09%;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25.33亿元,同比增长25.3%。

东至经开区普洛生物公司生产车间(方树华 摄)

“链长”稳发展

9月2日,东至县委常委、东至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朱文明主持召开东至经开区党工委(扩大)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园区工作。朱文明表示,要落实惠企纾困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为“二次创业”注入强劲动能;要推动产业链式发展,推动园区绿色转型发展,推动区镇融合协同发展,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园区。

东至经开区化工新材料企业目前有49家,主要产品为聚氨酯、5G高频阻燃剂、电子化学品、高端黏合剂、环保助剂及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等。2020年,东至经开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6.44亿元,同比增长10.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9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财政收入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6亿元,同比增长17.67%;外贸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

2020年以来,东至经开区重点跟踪138家IPO公司,围绕募投项目和产业延链开展精准招商。在园区开展产业现状摸底,梳理产业综合能耗、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化工产品在行业内的水平等基础要素,提出“一企一策”转型升级方案,针对产业链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绘制医药和化工新材料产业招商地图,细分招商范围和目标,着重引进各自产业链上相关的关键性、有支撑作用的项目,由单一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着力延链、强链、补链。今年1至7月,园区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6个,均属于化工新材料类。

东至经开区以化工新材料为首位产业,全面推进“链长制”,紧抓项目建设工作,培育高新、战新和上市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园区技改项目45个,项目总投资75.49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3.78亿元、税收11.95亿元,其中嘉智信诺水性涂料等18个项目正在建设,智新阿朴酯等27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新建项目24个,项目总投资102.68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6.75亿元、税收12.82亿元,其中博纳特种环保助剂项目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汉邦纺织助剂等17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今年1至7月份,园区入规企业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华尔泰化工9月底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东至经开区安徽益沣石化公司一角(方树华 摄)

“环长”保生态

8月27日,东至经济开发区举办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培训会,邀请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专家蔡国飞,为经开区各企业环境监督长授课。蔡国飞就化工企业产业特征、发展趋势及环保准入要求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并针对化工企业“三废”处理技术与工艺、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

立足“全覆盖”,打造严密的组织体系。东至经开区设置开发区级总环境监督长1人、副总环境监督长4人、环境监督员7人、义务环境监督员4人以及企业级环境监督长44人,覆盖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要素,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整体推进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沿江岸线环境整治、码头污染防治等工作,合力解决大气、水、土壤、固废方面的问题。并以企业车间、码头、污染防治设施装置区为网格的基本单元设置140名环境监督员,延伸环保工作触角,做到“管工作必须管环保”,切实解决企业一线工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管理真空问题。

立足“短平快”,打造高效的运行机制园区紧盯化工企业污染防治这个重点,统筹兼顾各领域生态环保工作,线上发挥智慧环保平台作用,线下依托职能部门和环保管家专业力量、企业车间班组一线力量、园区环保问题有奖举报投诉热线和巡查员社会力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形成“一企一档、一问一策”的管理模式和闭环整改销号制度,初步实现问题发现及时、预警溯源精准、分析研判科学、整改销号闭环、案件查办高效的工作格局,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生产一线。

立足“见实效”,打造严实的责任单元。东至经开区明确环境专项监督长和环境监督员职责,举办现场观摩会、培训等,教育引导其知责明责尽责,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落实“点对点、长对长”责任体系,严格奖惩考核,将环境监督长制执行情况纳入企业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关联开发区雇员、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确保工作包保到人、网格管理到人、任务责任到人,全面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长效。环境监督长制实施以来,经开区下发交办单16份、反馈问题61个,整改销号50个。各企业环境监督员巡查发现问题95个,即知即改92个,有力地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有效巩固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

东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洪河说:“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化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东至经开区积累的平台优势将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化工产业转移。东至经开区将充分利用国内化工行业发展形势,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经济增长、抓好项目建设、扩大开放招商、推进“二次创业”等方面着重发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力争今年实现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150亿元,税收超7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51亿元以上。园区围绕这一目标出台方案,通过‘链长制’和‘环长制’,对企业的经济工作细分、化解、落实,建立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扣紧高质量发展的‘双保险’。”(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吴兴东

编辑:
责任编辑:王雪儿
阅读量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