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实“心”引客 借智助农
——河北赤城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邻承德,北靠坝上,南与北京山水相依,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基础上,赤城立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做强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赤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科技示范园查看农作物长势情况

端起旅居产业金饭碗

近年来,赤城县把“空心村”治理与旅居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引入市场主体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改造升级,把村里的青山绿水和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和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资本、空心村变旅居产业”的新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保障。

赤城县城西南8.5公里处的浩门岭村共有192户、424人,其中常住37户、68人,村庄空置率达到69%,是典型的“空心村”。浩门岭村大部分房屋破败不堪,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建新村,2019年搬迁到了新村“幸福院”。赤城依托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和大量闲置宅基地资源,引进铭悦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施铭悦乡居小镇项目,对浩门岭村进行整体开发。

记者走进秋日的铭悦乡居小镇,抬头望是明媚的蓝天,放眼看是怡人的绿树和宽敞整洁的街道。小镇依偎在山峦沟谷中,灰瓦白墙格外醒目,舒缓的轻音乐让这里更显典雅与静谧,散发着浓浓乡愁与乡韵。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如今已褪去了“空心村”的萧瑟,呈现勃勃生机。

铭悦乡居小镇一角

正在铭悦乡居小镇搞绿化的浩门岭村村民韩会生笑呵呵地说:“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家门口就业既锻炼身体又挣了钱,现住幸福院,旧房换新房,住得舒坦,生活上也方便了很多。”铭悦乡居小镇项目采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村民和村集体享有项目资产所有权,企业进行投资和运营管理。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解决70至100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还能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分红。

铭悦乡居小镇负责人介绍,项目以共享度假为主题,投资近2亿元,将建设341套精品乡村小院,并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农产品超市、农业休闲园、观光养殖园、山体步游栈道、主题咖啡屋等旅游设施,致力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京北度假新热点。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52栋民宿小院,部分小院已经开始试运营,二期111栋正在建设中。这里满足了城市游客远离城市喧嚣、回归田园、体验乡村小院的梦想,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项目一期试运营几个月以来,顾客反映普遍较好。

铭悦乡居小镇的精品乡村小院,让昔日的“空心村”变身成了新民宿,这是赤城县结合“空心村”治理发展旅居产业的一个缩影。赤城县立足打造国家旅居康养度假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旅居、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让赤城“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借助“空心村”治理契机,赤城县创新机制举措,大力推进乡村旅居产业,制定了支持乡村康养旅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规定和规范民宿发展的实施办法,统筹安排旅居产业土地供应、基础配套、品牌营销、生态保护等扶持措施和奖励政策,保障全县旅居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目前,杨家村、尚家堡、田家窑、东栅子4个民宿特色村,均已具备接待能力。

推进科技助农结硕果

瀑布番茄、粉贝贝、烈焰朝天椒、灯泡绿茄……走在赤城县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里,番茄、辣椒、茄子等七大类39个蔬菜新品种让人目不暇接。同时,这里还示范使用有机无土栽培、漂浮板育苗和木醋液调节剂等22项新型实用技术,以及二氧化碳增产机、水肥一体机等4类先进农用装备。赤城县利用北京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通过建设“一站一网一基地”,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提升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7月,北京市科委与赤城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北京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赤城科技扶贫工作站,下设蔬菜花卉种苗繁育、农业绿色技术推广等6个技术中心。工作站专家组成员全部是北京各农业专业领域的权威,除了对全县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进行建言献策、技术指导、实地服务外,还对全县18个农业产业园区实施一对一技术帮扶。依托工作站,赤城县农业部门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联系。

农户在盛丰农业基地里劳作

“可以说全国最先进的农业产业技术和项目都搬到这里了。” 赤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广明说。工作站开展工作以来,开发新建了科技扶贫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将全县18个扶贫产业园区全部纳入物联网,实现了专家服务“零距离”。打开手机APP,点开一个个小红点,就能通过各园区安装的摄像头及传感器,全盘掌握各园区的棚内温湿度、当天雨量等实时情况。

在赤城县盛丰农业产业公司的温室大棚里,新育的一批蔬菜苗生机盎然。公司副总经理乔仲河打开手机上的一款APP给记者看,在“环境数据”一栏里,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十个专业指标一目了然。乔仲河说:“以前都是棚里放个温度计、湿度计,各个指标都需要人工检测统计,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准确。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大大提高了产业园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此外,专家也可以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实时查看园区运转情况,为帮助园区“把脉问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19年,赤城县申请北京海淀区帮扶资金519.9万元,在样田乡建起了一个占地12亩、集现代农业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园。张广明说:“示范园区的建设对于新品种新技术在当地的推广落地起到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金秋时节,在赤城县盛丰农业产业公司的基地内,砍菜花、装筐、装车……十几个村民正抢抓农时,一派丰收的景象。当地村民高万军高兴地说:“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才挣五六百元,现在到盛丰农业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日子宽松多了。”

赤城县盛丰农业产业公司是一家科技型综合农业企业,业务涉及蔬菜育苗、基地规模化种植,以及蔬菜保鲜加工、销售。公司在赤城县、张北县、沽源县自营基地5200亩,年产蔬菜1万吨。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直接从事基地蔬菜种植,从基地种植计划的编制到田间生产情况记录,从农药、肥料的采购使用到病虫害的防治,始终坚持实行统一购种育苗、统一购肥、统一购药、统一农事跟踪记录、统一加工销售“五统”管理模式,并有专人专职负责。

2016年,盛丰农业产业公司在样田乡政府的组织引导下,与样田溢利农业合作社建立业务合作,通过“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机制,引入样田乡扶贫款165万元,涉及农户1079人,每年分红16.5万元;通过8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带动赤城县样田、龙门所、茨营子、后城四个乡镇1068户农户,每年分红57万元;通过集中流转土地涉及4个村,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80元;通过“农户+基地+公司”合作模式,年提供50多人长期就业,短期员工约300人,人均增收1120元。

样田乡人大主席曹雪华说:“2008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农开办、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给全乡各村搞基础设施建设,为全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目前引进了2家龙头企业,带动了28家种植大户,特别是盛丰公司建设规模100亩的智能化育苗棚、200亩防雹设施,在科技与高效节水方面为样田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引领了方向,带动全乡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如今,赤城县围绕18个产业园区的科技需求,强培训、引技术、抓示范、建标准,用科技补短板、接链条、提效益,以科技聚焦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壮大特色产业享红利

走进位于兴仁堡村的赤城县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厂区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公司主营大豆制品、荞麦、藜麦面条等食品,80%以上的员工为残疾人,是当地重要的助残企业。近年来,为了让更多残疾人走上自食其力之路,公司招录的残疾人员工从最初10余人增加到近80人,并确定了超过100人的目标规划,人均月收入1500元。

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工人在打豆结

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忠是赤城县马营乡人,2015年回乡创业。张海忠说:“当初回县里办厂,一方面是残联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企业在赤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做越大,员工从20余名发展到上百名,带动200多人致富。”2019年年底,公司新增了一条价值1300万元的生产线,主要生产出口食品。由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前不仅不能养活自己,还得家人照顾。来到厂里工作,不但挣了工资,享受到相关福利,也给家里人减轻了不少负担。”赤城县梁家营村有肢体残疾的康九云高兴地告诉记者。张海忠表示,残疾人找份工作不容易,他们也希望能像正常人那样被尊重,靠自己劳动挣钱,公司的残疾员工干得都挺好,也倍加珍惜这份工作。

考虑残疾员工出行不便的实际困难,张海忠在新厂区新盖起了15间宿舍,每间宿舍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并配套新建了宽敞明亮的餐厅。此外,还建设了高标准的卫生间,设置了残疾人专用位置,为部分如厕难的残疾人解了后顾之忧。因为成绩突出,公司获得了河北省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为确保原料品质,张海忠因地制宜,借着当地气候寒凉、适宜杂粮杂豆种植的特点,在马营乡海家窑村流转2000亩土地,建起了原料生产基地,种植荞麦、藜麦、鹰嘴豆等有机农作物。同时,成立跃华种植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公司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了国内、欧盟有机认证基地,并申报马营荞麦国家地理标识。

下一步,赤城县将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记者 李杰)


编辑:
责任编辑:王雪儿
阅读量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