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春走基层 | 在西界河村看新时代“扁担精神”

“家住塘栖西界河,肩挑野菜唱山歌。”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崖畔的桑木,都是偏直的一根,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的装扮与修饰,如同汉字里最简单的“一”字。凝结在扁担上那种清贫自守的贞操,熔融成世世代代农人的傲骨和向往。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西界河村,扁担不仅仅是一种劳作工具,也是一种伟大的奋斗精神。

记者采访西界河村党总支书记何雪勇(曹国伟 摄)

1月20日,记者在西界河村与村党总支书记何雪勇谈起这里的扁担精神。何雪勇说,扁担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一心为民”的奋斗精神,是西界河村的村民们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1963年,塘南人民公社西界河大队成立,在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中,西界河大队的党员干部带着村民们,靠着肩上的扁担,手里的锄头,一杆秤,一篓土,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建设。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西界河大队的队员永远冲锋在奋斗的第一线,只要祖国有需要,只要家乡有需要,西界河大队的队员们肩上的担子就不会卸下来,党让去哪里,队员们挑上扁担就去哪里。那些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手中有了一根挺直刚毅的扁担,就有了主心骨;他们能够世世代代自立于黄土,就敢于肩扛扁担闯天下,让五谷野菜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声驱散饥谨。而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种子、挑谷子、挑野菜……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西界河村的村民们就这样靠着扁担,为塘栖镇的建设提供着健康新鲜的蔬菜,让城镇职工们能吃上安心又实惠的蔬菜。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坚持,一头挑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一头挑着生活的风和雨,一头挑着对党建的忠与情;一头挑着村庄满载的收获,一头挑着村庄厚重的历史。扁担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扁担的作用也被三轮车、小货车取代,但是党员肩上的扁担没有卸下来。何雪勇说,党员肩上的担子重一些,群众肩上的担子就轻一些。与扁担不可分离的是秤,就像与党员不可分离的是诚信良知。秤起诚信与良心,更秤起公平与公正,与扁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08年,随着城镇化进展,西界河村也被划为征迁区,这是村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搬进现代化的小区,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件让每个人获利的事。但是如何评估每家每户的拆迁款,在安置房交房之前如何安排村民的住处,安置房交房后如何公平公正分配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吃苦耐劳的党员干部在扁担精神的指引下,挨家挨户做工作,与村民们交流,让每一户村民都能安心搬到新家。在秤砣精神的指引下,村干部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带领评估员测量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房瓦。这杆秤是手头的秤,也是心里的秤。

西界河村的村民石秋红告诉记者:“几十年来,村里的扁担精神和秤砣精神,平等公正,公平友善。扁担一头挑着民心,一头挑着党心。秤则把老百姓的每一份利益仔细称量,放进心里。”面对拆迁这个棘手的问题,西界河村在扁担精神与秤砣精神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任务。

西界河村便民服务中心(曾庆华 摄)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西界河村也走进了新时代。房子造好了,分好了,村民们也住好了,但党员的工作还没完成。西界河村作为一个新型农村安置房社区,如何管理好社区,如何服务好住进小区公寓的村民成了村委会的当务之急。在公共事务上,党员心里永远要有一杆秤,不能让一个群众吃亏,公事上要公平工作。当村民有困难的时候,党员就会站出来,用扁担精神,将村民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勇敢挑在肩上,不怕苦,不怕累,为每一户村民的幸福生活奋斗。

西界河村党总支书记何雪勇告诉记者,在扁担精神的指引下,西界河村从一个生产大队,变成一个村;碗里盛着的从萝卜青菜变成了鸡鸭鱼肉。村民从平房搬进了现代化公寓,农民家里的扁担用得少了,但是扁担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上一代人创造了扁担精神,这一代人发扬了扁担精神,下一代人将会继承扁担精神。乡村振兴,扁担议事会,“五同”扁担工程……新时代,新工程。西界河村党员干部会在扁担精神的指引下,为祖国的繁荣进步尽自己之力。(记者 曾庆华)


编辑:徐清子
责任编辑:徐家昕
阅读量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