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强末梢 拓链条
甘肃通渭新景乡党建引领苹果产业大发展

秋冬交替之际,甘肃省通渭县新景乡满山遍野的苹果熟了,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拉运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新景乡立足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海拔高等区位优势,不断建强基层党建末梢“动力主轴”,拧紧党建责任“链条螺丝”,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和提振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出实招、解难题,健全服务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全力建设山地苹果产业基地,呈现出良好的带农富农效应,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助农增收、富民强乡的聚宝盆和摇钱树。

以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果农缺乏党组织引领,果园管理不到位,苹果产业发展链条短,转型升级慢。后来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引领下,苹果产业很快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化种植,从单靠农贸市场和个体销售发展到主动出击招引客商上门收购,从混级混价销售难转变为分级分价销售卖上好价格。如今,果农的收入不断提高,村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乡里的梁峁山沟都变成了苹果园。

针对苹果产业发展中党建引领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类型碎片化、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新景乡党委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党组织活力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王湾金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姚河君胜农牧农机专业合作社等6个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建立功能型产业党支部,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在苹果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王湾、半岔等5个村,跨村联合建立苹果产业片区党总支,构建起乡党委统筹指导、片区党总支引领组建、合作社党支部推动落实的三级党建责任体系。

新景乡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与13个村党支部,以“1对2”“1对3”模式结成6个苹果产业联合发展帮扶对子。今年建成以白杨、马湾两村为主的千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改造王湾、半岔两村老果园500亩,新建果园万余亩。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合作社为驱动,带动苹果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核一驱双带”模式。

新景乡大力推行党支部带企业进村、党员带群众进社、群众带土地进园“三带”模式,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合作社、兴办扶贫车间,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创建优质山地苹果基地,补齐果品生产、包装、物流等产销短板,形成良好的苹果产业链条集群发展效应。将3620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产业园区,设置98个党员先锋岗,建成6个党员示范园。同时,采取“1+3”帮带模式,即由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帮扶带动3户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13个村的1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已带动300户贫困户栽植果树2600亩。

此外,新景乡积极推进“三品一标”注册认证,在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了以“陇头红”为商标的新景“山地金果”品牌,被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原甘肃省农牧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准予在产品或产品包装标识上使用农产品无公害标识。

在拓展销售模式方面,新景乡采取线上+线下、基地+超市、订单回收等方式,有效拓宽了苹果的销售渠道。今年,合作社功能性产业党支部领办创办9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党支部销售岗成员赴四川、浙江等地,推介促销苹果420吨;积极对接定西扶贫创客中心,签订苹果销售协议360吨。

目前,新景乡果园总面积达到3.15万亩,户均11.1亩、人均2.6亩,年产量4.2吨以上,年产值达到2.2亿元。新景乡党委书记田斌洲说,下一步,新景乡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以果园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拉长苹果产业链,全力打造苹果之乡品牌。

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赵世军
编辑:
责任编辑:
阅读量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