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牵住“牛”鼻子 金融服务有精度
——吉林桦甸农商行全力支持黄牛养殖发展

吉林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肉牛之一,肉质细嫩,味美醇香。近年随着吉林省“秸秆变肉牛”“双千工程”等政策陆续出台,黄牛养殖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桦甸农商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深入探索金融支持黄牛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推出“金牛贷”产品、搭建“吉牛云普惠”平台等措施,牢牢牵住“牛”鼻子,以家乡金融的担当全力支持黄牛养殖业发展。截至10月末,桦甸农商行累计投放黄牛养殖贷款2.5亿元,支持的黄牛养殖规模超过8000头。

图为桦甸农商行支持的规模化养殖的一部分。(王新江 摄)

逆向选择,金融的温度在于雪中送炭

“哞哞哞”,每天清晨,伴随着牛鸣声,李道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槽、拌料、投喂、清粪一套流程下来,早已一身透汗,但他从不抱怨辛苦,因为他觉得不能辜负了背后信任支持他的农商行。

李道玉是桦甸市新华村二道沟的一名普通农民,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加入了黄牛养殖的队伍。怀着满腔热情,他用东拼西凑借来的20余万搭建了标准化牛棚、修建了青贮池,正式发展起了黄牛养殖。但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在卫生防疫、饲料搭配等方面简单粗放,导致黄牛要么病死,要么骨瘦如柴达不到出栏标准,短短2年时间养殖黄牛不仅没让李道玉发家致富,反而欠了10多万元的外债。2017年黄牛价格持续走高,市场一片繁荣 ,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当地的农商行提交了贷款申请。农商行的信贷经理经过实地走访,认为李道玉虽然外债较多,但在黄牛养殖上具有先天优势,一是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经验已经成熟,技术上有保障,二是养殖的基础设施齐全,只需要投入部分经营资金即可快速起步。经过科学研判,农商行通过信用+保证的方式为李道玉授信10万元,正是在这笔启动资金的支持下李道玉抓住了市场的“牛”尾巴,得以打了个翻身仗。

现在李道玉的黄牛存栏超过20头,年纯收入10余万元,早已“无债一身轻”,但老李现在有点“小骄傲”,打算借着“秸秆变肉牛”的政策东风,继续扩大黄牛养殖规模,因为他觉得和农商行办事贴心。

图为桦甸农商行信贷副行长黄晓斌带领信贷人员实地考察黄牛养殖基地。(王新江 摄)

靠近小微,金融的风度在于守护成长

在吉林市黄牛养殖的“朋友圈”里,桦甸金牛牧业的领头人潘淑红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吉林市三八红旗手、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众多的光环背后离不开农商行的多年扶持。

2005年潘淑红兑掉手里的饭店,带着全部家当一头扎到黄牛养殖中去,预想过困难,但真干起来困难比想象中的还要大、还要多。手里的几十万积蓄在盖完牛舍购进牛犊后所剩无几,最后连买饲料的钱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她走进了当地的信用社,打算申请6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但当时没有适合她这种规模养殖的贷款品种,经过多番考察,当地信用社专门为她量身设计了一款保证贷款,通过绿色通道特批60万元的专项贷款,潘淑红的黄牛养殖这才在农商行的帮衬下度过了第一个难关。经过几年的摸索,2010年潘淑红的金牛牧业终于有了起色,黄牛存栏超过300头,并打开了省内外市场。但成功历来不易,好事由来多磨。7月份的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山洪冲垮了牛舍,一下子就损失了两成的存栏肉牛,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危难之际见担当,农商行再次伸出援助之手,通过调用支农专项资金,以最优惠的利率将灾后重建资金送到潘淑红手里,帮她渡过了创业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在双方之后的合作里,金牛牧业的良种改良、精细深加工、智能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都有农商行支持的身影,互信致远,在金牛牧业快速成长的10年时间里,双方合作不断深化,截至2022年10月末,农商行累计信贷支持金牛牧业5000余万元,且全部采用信用模式。

白山松水,黄牛满坡。在“千万肉牛”工程的推动下,桦甸农商行正用手里的金融画笔描绘出“六畜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如桦甸农商行董事长赵晓亮所言:“农商行要扎根在“三农”,贡献在地方,要甘为乡村振兴的金融“孺子牛”!(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王新江)


编辑:李旭晨
责任编辑:杨玉
阅读量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