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一书记的喜与忧

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夜的浓黑渐渐褪去,温暖的阳光洒在郁郁葱葱的绿里,云南省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元江县洼垤乡尼白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宏标每天在这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中醒来,领略着这里独特的韵味。而这片“红土地”里,也隐藏着他的喜与忧。

“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驻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如何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擦亮党在农村基层的底板底色,是胡宏标进村后一直在“忧心”的问题。

产业“散、小”的问题,是制约尼白村发展的最大困境,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胡宏标致力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的优势,引导动员“致富能手”党员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大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明年我们村委会也规划个1000亩特色产业连片种植,发挥下我们种植能手的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就这个问题考察、调研过多次后,胡宏标与村党委书记杨芝光达成共识,“乡村夜归人”胡宏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电能烤房”护卫青山绿水

“现在技术是越来越新,人也越来越‘闲’了,以前烤烟哪有这么清闲啊”。如今的尼白村民,已经搭上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快车”了,今年建设落成的10座电能烤房,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烟叶烘烤成本,大幅提升了烤出烟叶质量 ,另一方实现了烤烟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助力烟草行业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让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落脚在烤烟生产一线,深植于农民朋友的心田。

可刚开始事情可没这么简单,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胡宏标为这事还“忧心忡忡”。

“怎么样才能让烟农快速掌握电能烤房烘烤技术,在烘烤季派上用场?”这一次,他发挥了纽带链接的作用。前有市烟草公司烘烤大师的系统讲解,后有烟站技术指导员的多次驻点,渐渐的,掌握电能烤房烘烤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从这座电能烤房群里运出的“黄金叶”一波又一波,看着烟农的笑脸,胡宏标的脸上也难掩喜悦。“今年,可啥也不愁咯!”对于电能烤房,烟农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到。

“烟农夜校”践行智力解困

“以前家里条件不好,也没念什么书,现在干啥都需要学习,不学跟不上时代咯。”在白相文眼里,自己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最不缺的就是那股“实干”精神,而最缺的是“技术”。而在尼白村,懂栽培、会管理、能烘烤的“民间高手”可不少,这里的“十万元户”、“二十万元户”手里都有一本“致富经”,而这些经验怎么才能传到每个村民手里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胡宏标头脑中冒出——开办“烟农夜校”,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载体。为了尼白村的产业发展产迈上新的高质量台阶,培育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新型种植主体为支柱产业添砖加瓦,胡宏标立志把“烟农夜校”办得好、办得及时。

一有时间,他就蹲在烤房群旁“问东问西”,了解村民们的需求,为烟叶采烤结束后的“烟农夜校”授课内容做准备。“烟农夜校”除了可以“送技术驻村”,更能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示范效应,这也是胡宏标等驻村工作队员在不断探索建立新村民党小组、新村民活动型党支部等模式,引导动员“致富能手”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驻村工作,不一定要能起早,但必须得能贪黑。”胡宏标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趁着月色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句话。在尼白村,党员冲在前,村民跟在后已经形成常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胡宏标的“喜与忧”不会少,但是他将继续以更多的信心、更强的信念,带着问题干工作、想办法,照亮村民们的致富路。(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杨静)

编辑:杨玉
责任编辑:徐家昕
阅读量1232